“种子先交给农夫,让他们按你说的法子试种。”黄宁指着不远处的试验田,那里的玉米苗已长得半人高。
商队头领点头,又从怀里掏出个小盒子,“这是给将军的礼物,北边的人参,据说能补元气。”
盒子里的人参像个小娃娃,须根完整,黄宁刚要推辞,见前太守的女儿正盯着人参看,眼神里带着些好奇。
“不如送给姑娘吧,她懂药材,或许用得上。”黄宁把盒子递过去,商队头领立刻笑着说“应该的”。
她红了脸,接过盒子,轻声道谢,把盒子小心翼翼地放进药篮,像捧着件稀世珍宝。
商队的伙计们开始卸货,有五颜六色的绸缎,有锋利的弯刀,还有些奇异的水果,皮上长着软刺,像只小刺猬。
“这叫榴莲,闻着臭,吃着香。”商队头领拿起个,用刀剖开,立刻有股奇特的味道散开。
有人捂鼻子,有人好奇地探头看,黄宁尝了口,果肉软软的,果然香甜。
“给学堂的孩子们留几个,让他们尝尝鲜。”黄宁吩咐,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围着榴莲转来转去。
前太守的女儿却皱着眉,“这味道怕是会引来虫子,得用艾草熏熏。”说着,从药篮里拿出把艾草,在榴莲旁点燃。
艾草的清香混着榴莲的味道,竟也不那么难闻了。
处理完商队的事,黄宁往兵器坊走,想看看鹿筋弓弦做得怎么样了。
兵器坊里叮叮当当的,铁匠们光着膀子打铁,火星溅在地上,像撒了把星星。
坊主举着把新做的弓,弓弦是用鹿筋做的,泛着淡金色的光,“将军您看,这弓射程远,力道足。”
黄宁接过弓,试着拉了拉,手感极好,“让士兵们都换上这种弓,再教他们保养的法子。”
坊主应着,又指着墙角的一堆箭杆,“这是用南边的竹子做的,又直又韧,配新弓正好。”
箭杆上还没装箭头,工匠们正在打磨,竹屑纷飞,像下了场小雪。
“箭头用铁料要省些,别做得太沉。”黄宁叮嘱,坊主连连点头,拿起个箭头,用锉刀细细打磨。
走出兵器坊,见几个猎户背着猎物往这边走,有野鹿,有野兔,还有只羽毛斑斓的野鸡。
“这是给将军的谢礼,多谢教我们鞣制鹿筋的法子。”领头的猎户把野鸡递过来,鸡脚上还沾着泥。
黄宁笑着摆手,“猎物你们自己换些粮食,鞣制的法子学会了就好,以后多些进项。”
猎户们却不依,非要把野鸡留下,最后黄巢出来打圆场,收下了野鸡,让厨房炖了给伤兵补身子。
回到府中,已是午时,太阳正烈,晒得地面发烫。
老仆端来午饭,是荞麦面做的凉面,浇着蒜泥和醋,清爽可口。
“前太守的女儿送来些黄瓜,说是自己种的,让拌在面里吃。”老仆把一盘黄瓜放在桌上,翠绿的黄瓜上还带着小刺。
黄宁夹了根黄瓜,脆生生的,带着股清甜味,“告诉厨房,下午做些黄瓜汤,给守城的士兵送去。”
刚吃完午饭,见前太守的女儿匆匆赶来,手里拿着张药方,“将军,城里有些孩子得了暑气,这是解暑的药方,让药铺多备些。”
药方上写着藿香、佩兰、荷叶,都是解暑的良药,字迹被汗水洇得有些模糊。
“辛苦你了,大热天的跑一趟。”黄宁接过药方,见她额头上全是汗,发梢都湿了。
她从药篮里拿出个小竹筒,“这是薄荷水,您带着,渴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