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59章 夜深(第5页)

第59章 夜深(第5页)

她从药篮里拿出个小竹筒,“这是薄荷水,您带着,渴了喝。”

竹筒是新做的,带着淡淡的竹香,薄荷水冰凉爽口,喝下去,暑气消了大半。

她转身要走,却被黄宁叫住,“下午我要去看试验田的双季稻,你要不要一起去?商队头领说你懂农桑,或许能给些建议。”

她愣了愣,随即点头,“好,我去准备些解暑的药膏,以防有人中暑。”

试验田在城南,离水渠不远,新播的双季稻已冒出嫩芽,像铺了层绿绒毯。

商队头领正在给农夫们讲解种植方法,手里拿着根稻穗,比划着说“要多浇水,勤施肥”。

前太守的女儿蹲在田埂上,仔细看着稻芽,指尖轻轻碰了碰叶片上的露珠。

“这稻子喜温,咱们这儿的气候应该合适,就是得注意防虫害。”她站起身,对黄宁说,“我那里有种草药,晒干了泡水洒在田里,能驱虫。”

黄宁点头,“让药铺多准备些,分发给农夫们。”

一个农夫提着水桶过来浇水,水瓢里的水洒在稻芽上,溅起的水花打在他黝黑的胳膊上,亮晶晶的。

“姑娘说得对,去年种的谷子就招了虫,用了您给的草药水,果然好了。”农夫笑着说,露出两排黄牙。

前太守的女儿笑了,从药篮里拿出包种子,“这是商队带的菜种,能在稻田埂上种,不占地方,还能当肥料。”

种子是黑色的小颗粒,像细小的珠子,农夫们好奇地传看着,都说要试试种。

太阳渐渐西斜,天边的云彩被染成了金红色,像烧起来的火焰。

往回走时,见水渠边的孩童还在看渠,手里拿着根树枝,驱赶着靠近的牛羊。

那孩子见黄宁过来,立刻举起树枝敬礼,样子学得有模有样,逗得众人都笑了。

路过学堂,见老书生正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认草药,前太守的女儿送的药草被种在陶罐里,摆了一院子。

“这是蒲公英,能消炎;这是金银花,能清热……”老书生指着陶罐,孩子们跟着念,声音朗朗的。

一个孩子指着株艾草,“将军说这草能固土,还能驱蚊。”

老书生笑着点头,“说得对,这草用处大着呢,你们要好好认。”

黄宁站在院外看着,心里暖暖的,想起母亲说的话,日子果然是往好里过的。

回到府中,黄巢正坐在廊下擦箭,见黄宁回来,连忙起身,“宁弟,北边送来封信,说要派使者来,商议通商的事。”

信是用牛皮纸写的,字迹苍劲有力,说下个月就到,还带来些良种马。

“准备些礼物,回赠他们。”黄宁接过信,见信封上盖着个狼形的印,想必是北边部落的图腾。

“就送些丝绸和茶叶吧,他们喜欢这个。”黄巢建议,手里的布擦过箭杆,发出沙沙的响。

黄宁点头,又想起前太守的女儿染的红布,“再加几块她染的布,颜色正,不易褪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