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58章 学堂(第3页)

第58章 学堂(第3页)

声音朗朗的,惊飞了檐下的燕子,燕子绕着屋檐飞了两圈,又落回巢里。

前太守的女儿刚到,正把枇杷膏倒进瓦罐,蒸汽里混着甜香。

“孩子们,先喝膏子再念书。”她用小勺分给孩子们,每个碗里都漂着颗蜜枣。

孩子们捧着碗小口喝,有个孩子不小心把膏子蹭到脸上,像只小花猫。

老书生拿出新抄的《算经》,“今天学丈量土地,学会了就能帮家里算收成。”

黄宁拿起一本,里面除了算式,还画着丈量用的绳尺,比以前的更直观。

“商队从南边带了些算盘,下周就能到。”黄宁把这个消息告诉老书生,老书生的眼镜差点滑下来。

“那可太好了!孩子们学算术就更方便了。”老书生激动地搓着手,镜片上的反光晃了眼。

正说着,卖糖人的摊主匆匆跑来,手里举着个糖做的算盘,“将军您看,我照着图纸做的,孩子们肯定喜欢。”

糖算盘晶莹剔透,算珠还能滑动,孩子们立刻围了上去,眼睛瞪得圆圆的。

黄宁买下糖算盘,分给几个算得最快的孩子,他们举着糖算盘,笑得露出豁牙。

离开学堂时,见织锦匠的儿子扛着布匹往这边走,布匹上印着新染的靛蓝色,上面还织着“劝学”两个字。

“这是给学堂做窗帘的,夏天能挡挡太阳。”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布匹的边角在地上拖出浅痕。

黄宁摸了摸布匹,厚实得很,“再做些布帘,冬天挂在门口挡风。”

织锦匠的儿子应着,脚步轻快地进了学堂,孩子们的欢呼声立刻传了出来。

往市集走的路上,闻到一股酒香,是西域商队开的酒坊飘来的,新酿的葡萄酒带着果香。

酒坊的伙计正往坛子里装酒,见黄宁过来便舀了碗,“将军尝尝,这是用本地葡萄酿的,比西域的更甜些。”

黄宁抿了口,果然甜润,带着阳光的味道,“给学堂送两坛,让先生们偶尔尝尝。”

伙计连忙应着,又说,“商队头领去北边了,说要换些良种马,给驿站当脚力。”

黄宁点头,“让他多带些丝绸,北边人喜欢这个。”

市集上,卖菜的老妇正给菜喷水,水珠在青菜叶上滚来滚去,看着就新鲜。

“将军要不要带把青菜?刚从地里割的,还带着土气。”老妇用围裙擦了擦筐沿。

黄宁刚要接,却见两个孩童抱着菜叶跑过,说是要去喂水渠边的小鱼。

老妇笑着摇头,“这俩孩子,天天惦记着那些鱼。”

黄宁望着孩童的背影,想起自己小时候也常去河边摸鱼,母亲总在岸边喊“小心水”。

走到粮店,见伙计正在搬新碾的小米,金黄色的小米在麻袋里晃,像装着阳光。

“这是北边送来的新米,比咱们本地的更糯。”伙计抓起把小米,米粒在他手心里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