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南郡。
曹操看罢手中的信件,暗暗皱起眉头。
“升帐议事。”
蒋干来信,提及周瑜投效的几个条件。
其一,担心投曹,会落一个畏战怯敌之嫌,有碍周瑜个人名声。
其二,庐江周氏,世受汉恩,担心投曹之后,会有碍家族声誉。
其三,荆州刺史!
当然,蒋干也在信中言明,表示周瑜并不知他是说客,以上内容乃闲聊时所谈。
但曹操不能不当回事儿,决定跟下边人商议一番。
很快,曹营核心文武便纷纷赶来。
武将方面,有曹仁、曹洪、夏侯渊、于禁、许褚以及刚归顺的蔡瑁张允。
谋士方面倒是不多,大名鼎鼎的“曹营五谋”,仅有程昱、贾诩二人在场。
郭嘉去年过世,荀彧在许都坐镇,荀攸在邺城坐镇。
“信件你们都看看吧。”曹操示意众人过目,并说道:“蒋干传来确切消息,周郎出走江东,乃是因为孙权逼迫,不堪受辱这才离开”
“孙权小儿真是蠢呐。”蔡瑁忍不住道:“竟然在战前自毁长城。”
“是啊。”张允附和道:“倘若能招揽周郎投效,丞相此战必胜无疑啊!”
“招揽?”曹仁冷笑道:“这周郎真敢要,哼!”
蔡瑁、张允见状面面相觑,二人尚未过目信件,不知曹仁为何发怒。
“没错。”曹洪附和道:“水师大都督还不够,还想要荆州刺史?”
“胃口太大。”夏侯渊紧随其后,“我军拥有绝对优势,有没有周郎都一样,我看不必理会。”
待到信件传阅完毕,武将们基本口径一致,全都不再稀罕周瑜。
哪怕蔡瑁、张允,受制于降将出身,也没敢再继续多言。
唯有两位谋士尚未开口,既没赞同、也没反对。
“你们两个什么看法?”曹操出言询问。
术业有专攻,或许这么多将军加起来,尚且没有一名谋士的意见重要。
“衡量是否同意周郎的条件,不仅要看咱们付出什么,更要看咱们能得到什么。”程昱缓缓说道。
“愿闻其详。”曹操虚心请教。
“对丞相而言,无非一道圣旨而已。”程昱轻松道:“您能册封刘琮为青州刺史,册封周郎为荆州刺史又如何呢?”
“刺史职位确实很高,但还是要看丞相的态度,到底是实封还是虚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