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41章 祭孔礼(第1页)

第41章 祭孔礼(第1页)

抄书的队伍在太学广场排起了长队,阿蛮踮着脚在名单上补写了三个新名字——那是刚从明州赶来的孩童,脸上还沾着旅途的尘土。

黄巢看着涌动的人潮,突然对黄宁说:“把太学的院墙拆了吧。”

黄宁愣住了:“陛下,这是防备野兽的”

“知识不该关在墙里。”黄巢指向远处的俚人村寨,“让山民也来抄书,让稻农也能识字。”

拆墙那天,波斯厨子带着学生在广场上支起了十几口大锅,熬的是加了椰枣的杂粮粥——给抄书人补充力气。

阿蛮发现,拆下来的砖石被山民一块块搬到河边,正在垒砌新的码头。

“说是方便以后运书。”一个扛着砖的俚人汉子咧嘴笑,露出两排白牙。

三个月后,朱温的密探再次潜入岭南,却在太学门口被几个卖甘蔗的孩童拦住。

“先生要买书吗?”孩子们举起手抄的《农谚》,纸页边缘还留着甘蔗汁的痕迹,“阿蛮哥哥说,认字能多打粮食。”

密探攥紧了袖中的匕首,最终却买下了所有抄本。

洛阳皇宫里,朱温把岭南抄本摔在案上,墨汁溅脏了明黄色的龙袍。

“一群乡巴佬!”他怒吼着,目光却扫过抄本上工整的字迹——那是用炭笔写的,笔画间带着孩童特有的稚嫩。

侍从来报,泉州的棉花长势喜人,亩产比往年翻了三倍。

朱温突然沉默了,手指在抄本边缘反复摩挲。

岭南的雨季来得猝不及防,太学新盖的藏书阁漏了雨。

阿蛮带着学生们用棕榈叶铺屋顶,波斯商人送来的防水油布却被他剪成了小块——裹在最珍贵的孤本外面。

黄宁发现时,阿蛮正跪在积水里抢救湿透的竹简,怀里紧紧抱着《水经注》的残卷。

“这些字会消失吗?”阿蛮抬头时,雨水顺着他的鼻尖滴落,在积水里砸出细小的涟漪。

黄宁蹲下身,用衣袖擦拭竹简上的水渍:“字会晕开,但记在心里的不会。”

当晚,太学的油灯亮到天明,师生们轮流将湿竹简贴在身上焐干,体温透过衣衫渗入竹纤维,像在给古老的文字注入新的生命。

黄巢听说后,让人把自己的龙袍拆了——绸缎被剪成条,细细捆扎那些开裂的竹简。

“陛下”尚让欲言又止。

“一件袍子而已。”黄巢看着重新上架的典籍,“比不上一个认字的孩童金贵。”

消息传到洛阳,朱温正在看密探带回的画像:岭南学子用身体焐书的场景,被画得歪歪扭扭,却异常刺眼。

他突然掀翻了食案,羊肉汤泼在地图上,把“岭南”两个字晕成了深色。

“传旨,洛阳城所有书坊,必须按岭南版式重印农书!”

侍从犹豫着:“陛下,那些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