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51章 连战河南道(第4页)

第51章 连战河南道(第4页)

天亮时,汜水的旗帜换成了义军的,城头上的积雪被血水染红,像开了一片诡异的花。

黄巢站在汜水的城楼上,望着东方的晨曦,那里是郑州的方向,雾气中隐约可见官道的轮廓。

前太守的女儿上来时,手里拿着刚包扎好的伤口,布条上渗出的血已经凝固,变成了暗红色。

“郑州守军有三千人,”她递过探马带回的消息,“守将是个老将,据说很会守城。”

织锦匠的儿子擦拭着短剑上的血迹,剑刃倒映出他的脸,眼神里已经没有了最初的胆怯。

老书生在汜水的库房里找到了几车弓箭,箭头打磨得很锋利,他让人分发给各小队,补充消耗。

商队头领从俘虏口中得知,郑州城内存粮充足,还囤积了不少守城器械,显然早有准备。

“那正好,”黄巢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们就去会会这位老将。”

义军在汜水休整了两日,补充给养,救治伤员,城内外的秩序渐渐恢复,百姓们开始正常开门营业。

出发前往郑州的那天,有不少汜水的青壮加入,他们背着自家的兵器,脸上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队伍沿着官道行进,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脚步声整齐划一,像擂动的战鼓,震得路边的尘土微微颤动。

郑州城外的十里坡,探马回报说埋有伏兵,黄巢让人派小队从两侧的树林绕过去,形成夹击之势。

伏兵的呐喊声刚响起,就发现自己被包围了,领头的校尉想突围,却被乱箭射成了刺猬。

清理战场时,发现伏兵的兵器大多锈迹斑斑,甲胄也破旧不堪,显然是临时拼凑的队伍。

郑州城头的老将远远望见伏兵被歼,脸色凝重地下令关闭城门,升起了更多的旗帜,虚张声势。

义军在郑州城外扎营,营帐连绵数里,炊烟升起时,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缠绕在城池周围。

黄巢让人在城下喊话,劝守军投降,城楼上的老将却只射出一箭,落在义军阵前,箭尾还绑着一封战书。

“明日决战。”老书生念出战书上的字,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寻常事。

夜幕降临时,郑州城墙上燃起了火把,照亮了垛口后严阵以待的士兵,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

义军的营地里,士兵们擦拭着兵器,检查着铠甲,偶尔有低声的交谈,却没人敢大声喧哗。

黄巢站在营账外,望着郑州城头的火光,手里的刀柄被握得发烫,他知道,明天将是一场硬仗。

织锦匠的儿子和其他年轻士兵挤在一个营帐里,听老兵讲着以往的战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

前太守的女儿检查着医药箱,确保金疮药和绷带足够用,指尖划过冰冷的药瓶,动作轻柔。

老书生借着油灯的光,在布防图上标注着郑州城的薄弱点,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商队头领让人熬了姜汤,分发给每个士兵,辛辣的暖意顺着喉咙下去,驱散了夜里的寒气。

郑州城内,老将正在进行最后的动员,他的声音透过城墙传出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夜渐深,双方的营地都安静下来,只有巡逻的脚步声和偶尔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义军的号角声突然响起,刺破了黎明的宁静,郑州城头的鼓声立刻回应。

一场大战,即将在郑州城外拉开序幕,而河南的土地上,义军的旗帜还在继续向前飘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