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三国之我为汉王 小说下载 > 第178章(第1页)

第178章(第1页)

建兴三年正月下旬,就在帝国军军事学院开学典礼后没几天,斜谷口,原历史上诸葛大大最后一次北伐时所走道路的北端出口处,一场祭祀祭山神的仪式此刻也是正举行。不用说,这自然便是大汉第一个‘五年规划’中,汉直道工程中的秦岭直道工程开工仪式了。说起来,按常理来说,刘禅规划中的秦岭三直道中,相对来说更为平坦散关道修建起来自然更为容易。但为了保证汉中与关中的粮道通畅,在与一众文武的几番讨论过后,刘禅最终还是选择了拿秦岭三直道中的斜谷道来‘开刀’。“开工喽!”很快,随着负责斜谷道扩建工程的将作监官吏一声吆喝,并不复杂的祭祀仪式随之结束,无数胡虏劳工也是在一队队汉军郡国兵的监督下,手持各式工具踏上了新的‘征程’。……“此处山石太过碍事,影响了道路取直,直接把它给我刨了!”斜谷口,看着一处因为山体延伸出来,从而让道路不得不弯曲绕过的山石,想都没想,负责‘技术堪测’的一众将作监工匠,随即便作出了‘刨石平山’的决定。开玩笑,天子所下令修筑的乃是‘直道’。若是修成山路十八弯的,那还算啥直道?说起来,刘禅所要‘扩建修筑’的斜谷直道,其实只是大致沿用了其原本的栈道路线而已。至于道路的修筑方式,却是和秦直道一样,堑山堙谷才是其首选、也是其唯一选择!所以,刚一开工,面对谷口处延伸出来的阻路山体,这些将作监的工匠毫不犹豫的便选择了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刨掉!“什么,刨了?狗日的汉蛮,你们看不出来这是山吗,怎么刨?你们给老子刨一个试试!”听到汉人工匠只是轻轻松松的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要让他们将一座高达数十丈的巨大山石给刨掉,刚好负责此处路段的胡虏劳工中,一些不久前才被分拨到此处的鲜卑劳工顿时便忍不住了,纷纷冲着一众匠作监的工匠龇牙怒吼起来!没办法,这他娘的不是土堆,而是数十丈高的山石啊!倒是那些比他们‘工龄’更长一些的羌、氐劳工,此刻却是一个个带着些戏谑的表情,悄悄拉开了跟这些鲜卑劳工间的距离,不敢有丝毫报怨。没办法,人都是需要‘成长’的!想当初,他们也和这些鲜卑人一样桀骜不驯。然而数个月下来,在汉军的‘温馨教育’下,这些之前同样桀骜不驯的羌、氐胡虏,如今却是已经老实多了。“啪啪啪啪!”“啊~”果然,就在这些羌、氐劳工悄悄拉开和鲜卑劳工间的距离时,伴随着阵阵犀利的破空声响起,一条条皮鞭随即便恶狠狠的抽到了那些鲜卑劳工身上。“皮痒了是不是,有力气没处使是不是?今天所有人的饭食全部扣除……”伴随着皮鞭的抽打声,负责监工的汉军怒斥也是随即在一众胡虏劳工耳边响起。“将军冤枉,不关小人们事啊。这都是那些鲜卑杂奴在闹事,与小人们无关啊……”见被鲜卑人给牵连了,原本还抱着戏谑心思看热闹的羌、氐劳工,这下却是不干了,纷纷站了出来检举起那些鲜卑劳工来。“哼,要怪你们就怪这些鲜卑奴,有什么气下工了朝他们撒去!”没有理会这些羌、氐劳工的自辩,负责这段工地的汉军都尉却是故意挑起了羌、氐劳工和鲜卑劳工的矛盾来。没办法,比起这些胡虏劳工当初在长安时,有着十余万京营重兵看押不同,如今这数万劳工只不过数千地方郡兵看押。这‘以夷制夷’的手段,自然是要用上些的。“吩咐下去,下工之后,若是这些羌、氐胡虏真去找那些鲜卑胡虏出气,那便给他们发放些吃食!”末了,看了看那些已经在互相骂骂咧咧中‘上工’的胡虏劳工一眼后,为首的汉军都尉却是随即又冲身旁的军们们吩咐了一声。而与之类似的情景,自然不可能只这一处。事实上,不管是秦岭直道各段工地,还是长安通往中原直道的各段工地,这样的情景那都是屡见不鲜!当然了,对这些胡虏劳工,负责监押的汉军也不只是一味的施以高压和分化挑拨。相反,对于其中表现良好的‘积极分子’,相应的奖励机制也是同样十分繁多的。毕竟这些胡虏劳工可都是青壮之人,若是‘保养’得当,用上个十几二十年,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到后来,刘禅甚至打破了自已先前对这些胡虏‘永为奴籍’的诏令。宣布了这些胡虏若是有重大‘立功表现’,还可以释其奴籍、获得大汉子民身份的诏令。如此一来,也算是以另一种主动的方式,完成了另一个时空中汉人被动接受的‘民族大融合’!第489章“诸卿,长安城饱经战火,城中宫宇多已朽蠹、残破;加之历时既久,城中井水多为咸卤,百姓生活甚是不便。朕打算再建新城以承我大汉首都之能,不知卿等以为如何?”宣室殿内,看着应诏而来的诸葛大大、庞统等三省丞相和六部主官,刘禅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修建长安新城的计划。说起来,虽然对于修建新城的计划由来已久,但原本刘禅却是并未打算在近期实施,而是准备放到第二个五年规划中的。毕竟眼下的‘汉直道’大工程,这才刚刚开始不是?但随着长安通往汉中、中原直道动工之后,刘禅却是发现,这利用胡虏劳工修筑直道的事,却是远比他预料中的更为省钱。所以,这计划甚久、原本准备押后的新城修筑之事,自然也就落入了他的计划日程之中。“陛下英明!长安早已残破不堪,实不足承我大汉首都之能。这新城修筑,实为势在必行之事也……”听到刘禅正式提起了这早就风闻过的新城修筑之事,作为掌管大汉钱袋子的户部尚书,同时也是其忠实‘狗腿子’的糜芳,赶紧便站出来表明了自已对此事的支持态度。“陛下,虽说直道修筑之开支远比预料之中更为节省,国库也不缺修筑新城之钱粮,然眼下这人力却是……”与只顾着‘媚上’的糜芳这户部尚书不同,在听到刘禅这修筑新城的打算之后,庞统这主管着六部的尚书令却是不禁皱了皱眉头。没办法,‘季汉’虽然不缺钱粮,但二十多年的战乱下来,却是缺人啊!眼下的直道工程已是占用了几乎所有的劳工,若是此时修筑新城,除非征召百姓。“呵呵,尚书令莫非忘了,国子监处尚有两万劳工……”听到庞统提起人手不足的事情,刘禅却是不禁一脸笑意的把目光盯向了正在修建国子监的那些胡虏劳工。“陛下,文武之道当相辅相成。军事学院业已开学,国子监尚只处于修建之中。若是此时调用其劳工……”见刘禅把主意打到了修建国子监的劳工身上,除了糜芳这个刘禅的‘忠实狗腿’之外,包括诸葛大大在内,一众三省六部首脑们却是全都极力反对地起来。没办法,军事学院那盛大的开学大典,对一众文官们来说刺激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这个军事学院已经领先一头的情况下,他们又哪会愿意让象征着‘重兴文教’的国子监继续烂尾下去?“哈哈,诸卿过虑了!朕只说打算修筑新城,又未说即刻修筑……且两万劳工,于朕所要修筑之新城来说,亦不过杯水车薪而已……”看到众臣那严防死守的模样,刘禅顿时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呃,不知陛下所要修筑之新城……”听到刘禅说两万劳工于新城而言不过杯水车薪,众人也是不由得对这新城好奇了起来。……“呵呵,此乃朕闲时所绘之新城草图,诸卿不妨看看!”宣室殿内,在众臣那好奇不已的眼神中,一幅‘借鉴’自后世唐长安的新城草图,随即便在两名内侍的后退间,缓缓展示在了众人面前。“嘶~陛下所绘之新城规模,真乃旷古烁今之第一城也!”看着长安新城旁边的现长安城平面图,原本一脸好奇的众人,震惊之下顿时不由得纷纷大口倒吸起了凉气来。没办法,就刘禅所展示的这新长安规模,那都快赶上三个现在的长安城了!“城如棋盘,街如菜畦。布局对称,结构严谨,陛下所设计之新城布局,却是远胜曹操所创之邺城布局……”只不过,震惊归震惊,面对刘禅命这完全‘借鉴’自唐长安城的新城草图,只片刻间,包括诸葛大大在内的一众三省六部之主官,却是全都被其严谨的结构、整齐的规划给折服了!没办法,在这个时代,且不说这新长安的规模,单是这种以中轴为对称的新型城市布局,也就只有曹操先前经营的邺城具有了这个雏形而已。而在此之前,不管是‘西汉’之长安亦或是‘东汉’之洛阳,其城市布局规划,却是都显得十分的随意,或者说根本就没事先的规划设计。所以,在看到刘禅这‘借鉴’自后世的完善中轴对称布局规划图后,一众与他一样患有‘强迫症”的大汉官员们,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深深沦陷其中了。“哈哈,不过是兴之所致随便画了几笔而已,当不得诸卿如此夸赞……”听着一众三省六部大佬这众口一词的称赞,‘谦虚’的笑了笑后,刘禅也只能在心里跟那设计长安城的宇文恺说声不好意思了。“陛下之新城不单结构严谨、规划整齐,且这筑城之地亦是选得极为奥妙。不过,依臣看来,若是陛下能将未央宫与长乐宫一同囊括进去,那这新城之布局则堪称绝佳矣!”正当就禅还在那里为众臣的称赞‘谦虚’不已呢,没想到耳边却是再次传来了诸葛大大的‘不过’建议。“将未央宫与长乐宫一同规划进新城?呃,不知中书令为何有此一说……”听到诸葛大大的建议,本就只是‘单纯借鉴’了唐长安城设计的刘禅,顿时不由得一阵疑惑。“陛下所选之新城地势虽暗含《易经》乾卦六爻之象,只是‘初九’之象尚有缺失。若是将未央宫与长乐宫再包含进去,则乾卦六爻之象得以补全矣!”看到刘禅那一脸疑惑的表情,瞬间便猜到诸葛大大所说之意的庞统,随即却是开口为其解说起来。“乾卦六爻?”听到庞统这玄之又玄的解释,对这些根本就是七窍通了六窍的刘禅,顿时不由得更加懵逼了起来。“陛下,若是以此天卦之象建城,必大利我惶惶炎汉矣!”正当刘禅还在为庞统这玄之又玄的解释懵逼之际,诸葛大大也是一脸笑意的朝他望了过来。很显然,庞统刚刚的解说却是正为其心中所想!第490章“尚书令方才不是说乾卦吗,为何现在又成‘天卦’了?而且这新城如何就暗合那啥六爻了,朕为何就没看出来……”听到诸葛大大这又换了个新名词、且充满了‘封建迷信’意味的说法,根本不懂什么《易经》的刘禅实在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了。“启禀陛下,乾卦为天……呃,陛下莫非未学《易经》?”听到刘禅这好比‘大米’为何叫‘稻米’般的疑问,诸葛大大此刻也是不禁有些疑惑了起来。要知道,这《易经》可是这个时代流行的经学之一。按理来说,就刘禅平日所表现出来的‘博学’,不可能连这种常识性的知识也不知道啊?然而,诸葛大大又哪会知道,刘禅的‘博学’,只不过是靠着穿越者的‘经验’优势而已,哪懂这些高深的玩意儿。“这些年朕的精力皆放在政务与军务之上,于这经学之道确实是有些生疏了,哈哈……”看着诸葛大大那一脸疑惑的表情,刘禅赶紧打起了哈哈来。“呃,陛下既不知乾卦六爻,那这新城选址为何又……”听到刘禅的说词,诸葛大大此刻却是更加难以置信了。没办法,谁叫刘禅这新城之选址所包含的卦像,实在不像是误打误撞所为呢!“哈哈,倘若朕知晓这什么六爻之象,又哪会故意将其缺失一部分?”看到连诸葛大大这智慧的化身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表情,根本不知晓另一个时空中的宇文恺是否是因为这‘六爻之象’才在此建城的刘禅,顿时忍不住开口大笑起来。“乾卦为《易经》六十四卦之首……陛下请看,此图上所示六岗既为乾卦六爻……”“陛下,此龙首山至长乐、未央宫一带,便是六爻中的初九之地,意为‘潜能腾渊之地’,宜为皇家禁苑;龙首山至这里,便是六爻中的九二之地,意为‘见龙在田’,宜为宫室……”最终,见刘禅确实是对这《易经》一窃不通,诸葛大大先是为其大致解释了一下这乾卦之后,随即便依着新城草图上的六条土梁为其依次解说了起来。原来,刘禅这幅新城草图,却是并未绘于白纸之上。而是如同之前绘于全国地图上的直道网一般,亦是直接绘于长安地区地图之上的。所以,诸葛大大与庞统,这才能够此迅速的从中发现了所谓的乾卦六爻之象。不然,若是单凭一幅绘于白纸之上的草图,即便‘龙凤组合’就是再上知天文、下懂地理,那也不可能从中看出什么六爻之象。“陛下,中书令所言有理,臣以为新城当以乾卦六爻之象修筑!”“陛下,为我大汉万世之基,臣请再扩大新城之规模……”得,随着诸葛大大一番解说,包括张昭这个在刘禅看来有些那啥的御史中丞在内,一众三省六部官员却是全都抚掌赞同了诸葛大大扩大新城范围的建议。没办法,‘古人’对于天人合一的崇尚,不是刘禅这个拥有着‘现代’思想的人所能理解的。“呃,诸卿,朕于《易经》一道实为一窍不通,此新城草图,不过随手而绘。不过若是将未央宫与长乐宫一起划入新城,那这新城修建所耗费之人力与钱粮、工期……”看着众臣那一脸火热的表情,心中暗喜的刘禅却是不禁故作为难的摇起了头来。说起来,六爻不六爻的对刘禅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此一改,这新城可是比原来的唐长安还要大,足足达到了差不多四个旧长安的大小。毕竟长乐、未央两宫,那可是处在其原本规划之新城的西北方。若是要将其囊括进来,整个新城都将再西扩差不多现在半个长安城的宽度才行。“陛下放心,国库钱粮充盈,新城修建足可支用!”就在刘禅话音刚落之际,掌握着帝国钱袋子的糜芳第一个便站了出来,拍着胸脯向其保证了起来。“陛下,国子监亦可暂时停工,等建好新城之后再建亦不迟。若是人手不够,那便让边军再出塞打几次草谷便是……”让刘禅没想到的是,为了这‘天人合一’之象的新城,之前还在为其打国子监劳工主意而群起反对的众臣,这会儿不但主动停了国子监的修建,甚至于向来对发动对外战争不热衷的一众文臣,竟然破天荒的提出了出塞‘打草谷’掳掠胡虏为劳工的事来。只不过,刘禅不知道的是,一众文臣主动暂停国子监的修建,其实也还是有着自已的小心思的。毕竟国子监所处的位置,就在如今的宗庙东侧。若是扩建新城,国子监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被纳入了新城之中,却是能够将处在新城之外的军事学院压一头。“哈哈,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既然卿等皆一力赞成,那这新城就再扩大一些,将未央宫与长乐宫一并纳入其中!”正所谓‘众意难违’,眼见一众帝国的首脑臣子们全都‘逼’着自已好大喜功,刘禅自然也就顺水推舟了!“不过,如今关中粮食亦未自足,斜谷直道也尚未修通。若是此时再出塞弄些劳工回来放置长安,关中粮食供应将会更为吃力。朕以为,倒不如先让这两万国子监劳工烧砖采石、平整地基。待他日关中粮食自足后……”末了,与这些破天荒一反常态准备发动对外战争掳掠劳工的文臣一样,刘禅这向来热衷于对外战争的天子,此刻也是同样一反常态的否决了他们这对外掳掠的想法。“呃,还请陛下见谅,倒是臣等有些性急了,哈哈!”听到刘禅这关中粮食不足以自给的提醒,一众刚刚有些脑子发热的众臣,此刻顿时不由得一阵尴尬!“哈哈,无妨!卿等亦是为了我大汉新都之事……”眼见这新城修建在一番小小的波折之后得能全票通过,且比自已原本所计划的更为雄伟,心中大喜之下,刘备也是不由得畅快大笑起来!“启禀陛下,无上皇有请陛下速往桂宫……”正当刘禅还在为新城修建之事而高兴之时,老爹却是十分少见的在他处理政事之时相召!第491章“不知父亲叫儿子前来有何要事?可是有什么……”未央宫西北,无上皇刘备所居桂宫,匆匆而来的刘禅人还没等进门呢,那带着几分焦急、担忧的声音已是传入了十数步之外的大殿之中。没办法,相比于原历史上已经驾崩数年之久的昭烈帝,在这个时空里,刘备如今已是七十高龄之人。再加上自从军事学院开学大典之后,刘备的身体便开始时不时的出些小毛病,所以在听到自家老爹这一反常态的紧急召见后,刘禅却是立马就紧张了起来。“呃,归……舅父?”然而,让刘禅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一脸担忧的踏入前殿之时却是发现,自家老爹却是啥事都没有。大殿之中,除了孙尚香这个太皇太后也在之外,向来很少进宫的孙权,这一次却是十分少见的出现在了这里。“呵呵,舅父可是稀客啊!不知舅父今日怎么有空进宫了……”见自家老爹没事,刘禅也是放下了心来,随口跟这‘抢占’了自已孙子‘归命侯’爵位的‘东吴大帝’打起了招呼来。“哼,你说我……”“臭小子,如今鲁育虚岁都快十七了,你打算什么时候迎她进宫?”还没等一如既往摆着张臭脸的孙权把话说呢,一旁的孙尚香却是不禁一脸嗔怒的朝他望了过来。原来,孙权这次难得进宫一次,却是为了孙鲁育进宫的事情。“哼,‘陛下’若是嫌弃小女不堪侍奉‘天颜’直说便是,何须定下婚期之后又屡屡拖延……”见孙尚香已经把话挑明,孙权随即也是再次‘阴阳怪气’的朝他望了过来。“哈哈,仲谋这是说哪里话!鲁育品貌俱佳,乃是佳媳。阿斗只是最近朝务繁忙……”看到孙权这一脸‘委屈’的表情,刘备赶紧开口打起了圆场来。“呃,舅父可是冤枉外甥了!一来如父亲所说,这段时间朝中确实政务繁忙;二来外甥也不能太过委屈了鲁育妹子吧,怎么着不也得好生准备准备不是?这不,小婿正令人重新整修凤凰阁呢……”弄明白孙权进宫所为何事之后,刘禅也是赶紧打着哈哈开口解释了起来。原来,数月前那次借着上林苑游猎之事,刘备、孙尚香两人就已经跟孙权商量好了婚期之事。只不过后来先是因为军事学院开学、后又因为刘禅忙着与诸葛大大等人制定、修改大汉第一个‘五年规划’的事情,这迎孙鲁育入宫的事情,却是被刘禅接连推迟了数次。因此,本就对这桩婚事并不怎么满意的孙权,面对这种情况顿时便感觉受到了轻视与‘侮辱’,于是也就有了眼前这进宫‘兴师问罪’的一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