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三国之我为汉王 小说下载 > 第117章(第1页)

第117章(第1页)

没办法,自曹叡继位后,掌管着中书监这个曹魏‘厂卫’的刘放、孙资二人,却是比起曹丕时的权柄更重了。再加上曹叡鼓励检举,不少官吏都只是因为一个根本不实的检举,便纷纷栽到了中书监的手中。所以,即便是身为三朝元老,陈群又哪敢大意?更何况,作为刘备曾经的属下,夏侯玄给他扣的帽子看起来也还是‘有理有据’的。“泰初不得胡言,司空乃我大魏重臣,岂会如你所言……”看了看陈群那一脸紧张的表情,曹叡这会儿也是终于‘有机会’开口了。说起来,虽然对于这些世家大族出身的臣子,秉承了自已老子遗志的曹叡也是持打压分化态度,但对于陈群,他还是比较信任的。更何况,现在是什么时候?正是齐心协力对抗外敌之时,又岂能自已先内讧?所以,对于夏侯尚的指控,向来护短的曹叡这一次倒是没有偏袒自已的心腹。“陛下,如今潼关失守,家父在关中必定……”听到曹叡对陈群的回护,不知道曹叡心中所想的夏侯玄顿时不禁有些急了。“阿苏以为如何?”面对夏侯尚再次提出的出兵救援关中之事,曹叡却是并未直接回复,而是随望向了秦郎这个新晋平城县侯,镇北将军。“陛下,臣以为司空之言确乃老成谋国之计。潼关地势太过险要,急切之间实难夺取。然大将军现被困关中,却是不得不救。臣以为,太祖皇帝当年之进军路线……”面对曹叡的询问,略一思索后,在肯定了陈群扼守函谷关的建议后,秦郎也是提出了由蒲板津西渡黄河进兵关中的建议。“臣以为不可!陛下,如今关东战事亦是吃紧,驻守洛阳之兵力已然不多。若此时再调兵西援关中,万一关羽趁虚突袭洛阳我等该如何抵挡……”就在秦朗话音刚落之际,还没等曹叡作出决定,没想到侍中辛毗却是又站了出来,明确反对起了出兵救援关中的建议来。“陛下,辛侍中之言有理!”“陛下,臣附议……”很快,赞同辛毗的人就涌了一大堆出来。不出意料,这些人自然都是出自关东各世家大族。没办法,随着潼关的陷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关中这是已经守不住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止损保住关中这片世家大族的‘乐土’才是最为重要的,又何必浪费兵力再冒险去救援关中呢?万一救援不成反倒引火烧身岂不是得不偿失?“如此说来,汝等是要让朕眼睁睁的看着关中丢失不顾,眼睁睁的看着大将军孤军奋战而不管?”脸色瞬间变得森寒的曹叡,霍的一下便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死死的盯向了辛毗等一众反对救援关中之人。“陛下,臣等之意乃是先击败荆州、江淮北侵之敌,而后再救援关中,并非是要放弃关中之地……”面对曹叡那如同刀子般的森寒眼神,虽然心中有所畏惧,但辛毗等人这一次却硬是扛了下来。没办法,这就是世家大族的尿性。对于这些人来说,家族的利益永远大于国家。他们能够全力支持曹魏抵抗‘季汉’,那是因为‘季汉’对世家大族那毫不掩饰的打压国策,而不是因为对曹魏有多忠心。因此,在眼看关中已经无力回天之后,他们自然不会愿意继续做‘亏本儿’的买卖了。“尔等……尔等,此事且容朕思量一二再说,散朝!”面对辛毗等一众关中世家的死扛,曹叡似乎也有些无能为力了一般,只能带着一脸愤恨与无奈转身离开了。只不过,没人注意到的是,就在其转身之后,一抹带着嘲讽之色的冷笑意却是在其脸上浮现出来。事实上,自从得知潼关失守,曹叡便知道,关中保不住了,陷入汉军重重包围的夏侯尚也不可能再退得回来。自已即便派再多援兵前往救援,那也于事无补!只不过,身为皇帝的他自然不可能直接说出就此丢弃关中、放弃夏侯尚的话来不是?所以,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利用些世家大族自私、利已的尿性,诱导他们帮自已说出放弃关中的话来。因此,辛毗他们看似赢了,但曹叡也没有输,同样达到了自已想要的目的,算是来了个‘双赢’。……“陛下,镇北将军、中领军、屯骑校尉等求见……”昭阳殿内,‘气冲冲’返回的曹叡屁股都还没坐热呢,秦郎、夏侯玄、夏侯献、曹纂、曹爽等一众最为信任的年轻宗室将领们也是紧随着他跟来了。不用说,自然还是为了出兵关中,救援夏侯尚的事情!“唉,让阿苏他们都进来吧!”一声轻叹后,脸上再次浮现出深深无奈之色的同时,曹叡也是冲通报的内侍摆了摆手。“陛下,家父如今深陷重围、孤军奋战,末将……”果然,不出曹叡所料,刚一进殿,夏侯玄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再次哀求起救援关中的事来。“陛下,辛毗等人所言虽看似有理,然汉军势大,又岂能速胜?如今大将军孤立无援,却是危在旦夕,又岂能等到那时……”就在夏侯玄跪地哀求之时,秦郎这个有些特殊的宗室将领,此刻也是开口为其说起话来。正所谓兔死狐悲,虽然他这个宗室有些特殊,但毕竟怎么说都还是宗室不是?所以,即便他也并不看好重夺关中之事,但在救援夏侯尚的这件事上,他也还是坚定的站到了宗室一边的。“陛下,末将等皆愿前往关中救援大将军!”继秦郎之后,曹纂、曹爽、夏侯献几人也是纷纷开口请战起来。“都起来吧!汝等今日也都看到了,不是朕不愿意救援大将军,实在是……另外,虽然那些世族之人目的虽不纯,但朕若真于此时派大军西进,洛阳空虚却是事实,到时候我大魏江山……”亲手扶起自已这一众心腹亲信后,曹叡脸上也满是‘为难’与‘愧疚’之色。“陛下,就算为了洛阳安危不能大举支援关中,我等亦可派一军前往接应大将军撤回关东……”看着满脸为难与愧疚的曹叡,稍一思索后,秦郎随即又提出了派兵接应夏侯尚撤退的建议。“陛下,末将只要一万……不,末将只要五千人就可以了,请陛下允准!”听到秦郎提出的‘接应’自家老子撤退的建议,如同抓到救命稻草般的夏侯尚赶紧再次向曹叡恳求起来。“唉,汉军势大,五千人如何够?也罢,朕给你一万武卫军骑兵,定要接应大将军平安归来!”就在夏侯玄生怕曹叡不允,从而直接将自已所要求的人数腰斩一半之时,没想到这一次曹叡却是异常‘大方’,给了他一万最为精锐的武卫军,而且还是骑兵。“末将……末将多谢陛下!”听到曹叡不但允许准了,而且还多给了自已五千人,夏侯玄顿时不由得喜出望外、感激不已。“陛下,末将等也愿同去!”就在夏侯玄喜出望外之时,曹纂、曹爽跟夏侯献也是再次开口请战起来。“呵呵,你们若都去了关中洛阳谁来守卫?这样吧,德思你与泰初一同前往接应大将军吧。待回军之后,你就与安西将军共同镇守函谷关,防备汉军东出……”最后,面对几人的请战,摇了摇头后,曹叡却是并未完全同意,只派出了曹纂跟随前往,与丢了潼关的夏侯楙共同镇守函谷关这新的关东西大门。至此,利用辛毗等关东世家的自私自利,曹叡不胆完全将丢失国土的责任甩到了他们身上,而且还加深了宗室与世家大族的对立,并同时为自已赢得了宗室的好感与支持,正可谓是真正的一举数得。只不过,曹叡不知道的是,他的算计虽好,但却是没料到汉军的速度竟是如此之快。夏侯尚所率领的接应之军都还没渡过风凌渡呢,夏侯尚就已经战死了,倒是白白浪费了他一番算计。当然,这些事情曹叡现在自然是不知道的,此刻他的注意力却是早已经转移到了由荆州跟江淮‘北犯’的汉军身上了。第329章“时间如白驹过隙,未曾想再临此地,已是相隔了近三十年矣!”许昌城外,看着眼前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池,抚着胸前已然斑白的长髯,二爷也是不由得一阵感慨。想当年,先是跟随自家大哥投靠曹操,后又自已无奈‘约事降曹’,这许昌城可是给他留下了不少回忆的。而今,在事隔近三十年后,当他再一次回到许昌时,却早已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章武八年五月初,就在夏侯玄刚刚带着一万武卫军前往接应夏侯尚时,二爷所率荆州部汉军主力四万余人,在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行军后,终于是开抵了曹操时代的大汉帝都,如今的疑川郡治所,许昌!至于另一路汉军三万余人的偏师,则是分兵前往夺取汝南郡,在扫清后路的同时,也能与江淮部汉军互为呼应。然而,相比于同样只用了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顺利夺取平定了整个关中地区的汉中和陇右两路大军来,二爷所率领的荆州部汉军,不管是进军许昌这一路主力,还是进兵汝南的偏师,其战果和进兵速度上那可都是要差了不少。要知道,从宛城到许都,不管是路程距离还是路况,那可都是要强了秦岭上那几条崎岖古道不止一星半点儿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相差巨大的情况,倒不是说二爷的统军能力不行,更不是说诸葛大神的谋略比不了司马懿。实在是司马懿这个‘豫州大都督’,以及那些颖川的世家大族们下手太狠毒了!为了迟滞汉军的进攻速度,这些人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像夏侯尚在关中地区所使用的那些坚壁清野手段,比起颖川郡这些世家大族们的手段来说,却是根本就不值一提。顶多也就只能算是‘毛毛雨’罢了,根本连为其提鞋都不配。就比如先前刘禅为之怒不可遏的拆毁百姓房屋、毁去庄稼农田这些事情,在这里那都只不过是最为基本的常规操作而已。从宛城到许昌、汝南这两路汉军的进军路线上,那些被他们逐步放弃的地方,只要是来不及运走、或是运不走的东西,包括粮食、城池在内,全都被其一把火给烧了,没给汉军留下一粒粮食、一把草料。可以说,汉军一路行来所见,简直比几十年前黄巾之乱最盛时的情况还要破败与萧条。不仅如此,更为歹毒的是,他们在迁民过程中,却是故意‘漏网走脱’了大量的百姓,人为的制造出了无数的灾民,与夏侯尚坚辟清野时都将百姓全部带走的做法截然不同。毕竟相比于人口稀少的关中地区来说,即便经历了数十年的战火损失,中原地区的人口基数却是要大出关中许多,他们自然也不会差那‘三瓜两枣’!但如此一来,没办法就地获得补给的荆州部汉军,其后勤压力却是瞬间便急速加剧起来。没办法,二爷倨傲不假,但那只是对上。对于那些底层百姓,他又怎么可能不顾其生死。更何况,日后这些百姓还都是大汉自已的百姓。因此,在不能就地获得补给的情况下,二爷只能耗费大量的精力来运粮救济、安排这些灾民。不然,在饥饿的威胁下,这些灾民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事来,谁又能知道?谁又能不知道?可以说,如果当初刘禅不是因为担心自家老爹的身体,从而临时改变了主意没来荆州这边,说不定这夫儿一怒之下都学起曹操屠城的手段了。当然了,比起曹操来,刘禅的目标肯定不会是那些灾民百姓!但不管怎么说,司马懿和那些世家大族的目的达成了。当二爷率主力大军终于赶到许昌时,司马懿已是做好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呵呵,不知军师可有攻城妙计?”许昌城外,一阵感慨之后,向来冷傲、不苟言笑的二爷,此刻却是带着亲和的笑意,转头望向了一旁如今已是中书令的大汉丞相之一诸葛大神。只不过,二爷却是并未以‘中书令’正式官职相称,仍是诸葛大神从前那并不太正式的‘军师’官职。说起来,二爷虽傲,但对于像诸葛大神这样有有真本事的人,二爷同样也是十分服气的。“倒是要让云长失望了,为今之计,我等也只剩强攻一途而已……”看着二爷那带着欺翼之色的微笑,在后世已是成了智慧化身的诸葛大神,此刻也是不由得一阵苦笑。没办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奇谋妙计所起到的作用,却是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而且再好的计谋,那也是需要敌人或主动、或被动的‘配合’不是?但在司马懿这摆明了当缩头乌龟就是不出城,就准备死守许昌的战法下,即便是诸葛大神那也没办法啊。至于先清除许昌周围那些地方,呵呵,且不说在巨大的灾民人数面前,汉军还有没有那个余力,就算是有,此举也只不过会增加更多的灾民,让汉军的后勤压力更大而已。所以,只有先啃下许昌这块硬骨头,从而一举瓦解这些人的信心,这才是最为稳妥、可行的打法。“强攻么?如此说来,我等倒是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了?”听到诸葛大神给出的答案,二爷此刻也是不禁一阵无奈。没办法,攻城总要有器械吧?像那种视剧里那样,让士兵们扛着简陋的长梯就往城上冲的情况,也只能是影视剧里而已。真正的攻城战,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下,这种事情其实是很少出现的。不然真要这么干,说不定城池还没攻下来,大军就已经消耗完了。事实上,这个时代的攻城和后世其实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差别。除了有云梯、攻城车等专门的攻城器械外,压制城头的远距离打击武器,比如魏军的霹雳车、汉军的大弩什么的,那都是必备之物。只不过,鉴于这个时代的道路情况和运输力,一般情况下来说,除了像巨弩等器械外,其它的诸如云梯、攻城车等等什么的,却都是到了所要攻打的地方后就地取材打造的。但如今在司马懿和那些的坚壁清野下,许昌周围能够用来打造攻城器械的树木,却是早就被砍伐毁掉了。所以,在缺乏材料的情况下,单是收集木料就又得耗费不少时间了。“呵呵,木料之事云长倒是不必担心……”看到二爷那一脸无奈的表情,诸葛大神这一次却是满脸自信的微笑着摇了摇头。第330章“诸位乡亲父老,如今我军缺乏木料打造攻城器械。为尽快攻破许昌,还诸位父老乡亲一个安宁之家,大将军有令,诸位可以寻来木料抵扣日后之赋税……”许昌城外,就在二爷率军抵达的第二天,一道以木料抵扣赋税的告示便在离汉军大营不远处的灾民营里传了来来。“木料抵赋税,军爷所说可是真的?”听到汉军这以木料来抵扣日后的赋税之后,不少灾民顿时不由得露出了怀疑的眼神。没办法,自古以来徭役征发什么的从来都是‘义务劳动’,何曾有过付工钱的时候?“那是自然!诸位乡亲都看看,这告示上不但盖有大将军的印章,而且还有中书令的印章,保证绝无虚言……”看到有人询问,负责前来传达消息的百余名汉军士卒,赶紧将那一张张盖有二爷和诸葛大神印章的告示展示给一众灾民看。“大将军小人们当然知道,只是这中书令又是个啥官儿?”看到这些军士所展示的告示上那两个鲜红的大印,众人却是纷纷对那能和大将军相提并论的‘中书令’好奇起来。“哈哈,乡亲们还不知道吧,这中书令就是我大汉的丞相之一……”“啥?丞相?军爷是说,这上面盖的是大将军和丞相两人的大印?”听到丞相二字,不等这些军士们把话说完,这些灾民却是直接就把后面的‘之一’二字给忽略了。以至于日后在大汉,不少百姓眼中只有‘中书令’才是丞相,倒是让门下省和尚书省的其它丞相们郁闷不已。“不错,这以木料抵赋税的命令就是大将军和丞相共同发布的。诸位父老乡亲放心,日后朝廷绝对不会赖帐!”面对这些一脸激动的灾民,这些负责传达命令的汉军士卒赶紧拍着胸口保证了起来。“瞧军爷说的,小人们只是好奇这中书令是什么官儿罢了,谁不相信这告示了?再说了,咱白吃白喝了这么多天,帮大军找点儿木料算得了什么,哪还用得着拿日后的赋税来抵。”听到这些军士的保证,灾民之中不少人却是反而不乐意了。“对对对,咱们白吃白喝了这么多天,若是这点儿小事还要拿赋税来抵,那不是良心都让狗吃了吗……”要不怎么说自古以来华夏的百姓都是最善良的呢,谁若真心对他们好,他们也绝对会赤诚相报。更何况,‘季汉’的田租不过才三十税一。未成年之人还不收口算钱,这样的赋税可是比曹魏要低多了。所以本着帮汉军便是帮自已的理念,原本还对这木料抵赋税的事儿抱有怀疑的灾民们,这会儿却是反而自愿为汉军‘义务劳动’了起来。很快,无数灾民便纷纷奔出灾民营,开始四处为汉军寻找起了可以打造攻城器械的木材来。“我说军师,许昌附近能用之树木早已为司马懿所毁,这些百姓果真能为大军寻来木料?”汉军大营前,看着那些从灾民营蜂涌而出的百姓,二爷却是不禁有些怀疑的望向了诸葛大神。“呵呵,云长放心!吾料定这些百姓不但能为大军寻来木料,且必定更胜临时砍伐之树木矣!”面对二爷那带着些质疑的表情,诸葛大神却是满脸自信的摇着羽扇轻笑了起来。……“军爷们看看,不知这根木料可还能用?”就在二爷对这些灾民能否真为大军寻来木料表示怀疑之后不到一个时辰,一群十五六岁的半大少年,却是已经抬着一根腰围粗细、长近两丈,但却明显加工过的木柱来到了汉军大营旁的木料场。只不过木柱表面上,却是有些大火烧过的痕迹,所以这群半大少年却是有些不确定的望向了负责收木料的汉军工匠。“哈哈,能用,能用,当然能用了!这柱子你们是从哪里寻来的,还有没有……”看着只不过表面略微有些浅浅烧蚀痕迹的大木,几名工匠顿时不由得满意大笑了起来。开玩笑,这么粗的一根木柱,而且还是干料,这分解起来可是要轻松多了。“嘿嘿,能用就好。也不枉小人们费了好一番力气,才从陈家别院里刨出来……”得知自已费力弄来的木头能用,这群欣喜不已的半大少年顿时不禁松了一口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