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居然连这些泥腿子都敢出言嘲讽自己,不少世族子弟顿时不由得恼羞成怒起来。“孝廉茂才又怎地?老子乃是大汉的‘功民’,簪袅爵位,难道就比你那啥孝廉、茂才差了?”“老子还是不更爵位呢,要不是年龄大了又不识字……”让这些世族子弟没想到的是,面对他们的呵斥,却是直接惹出了一堆手持功民证与爵位证的退役老兵来。“你们,哼,我们走!”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还是些既没本事,又没道理的纨绔。所以,面对这堆功民,一众自命不凡的世族子弟只能灰溜溜的夹着尾巴溜了。“呸,一群脑满肠肥的草包,还敢质疑大王的诏命!”看着那些灰度溜溜离开的世族子弟,这些‘功民’百姓顿时忍不住唾弃不已。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可不止建业一处。几乎只要是有功民存在的地方,这样的情形就都会上演。而面对这种情况,不出刘禅的意料,这些世家大族除了嘴巴上嚷嚷了两句外,却是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过激形为,而是选择了配合。毕竟从目前来看,这科举考试只是给了寒门士子一条出路,而非断了世家大族的入仕之路不是?……“父王这下应该可以彻底放心了吧?有这些功民的存在,那些世家大族就算不甘,那也只有受着,嘿嘿!”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初六,正旦刚刚过去没几天,江陵城州牧府内,接过庞统递来的天网密报几眼扫过后,刘禅随即却是一脸嘻笑的将其递向了老爹刘备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天网,其‘网眼’已是越来越密。所以对于治下这些世家大族的反应,刘禅自然也是第一时间便得到了消息。“嗯,看来倒是为父过于担心了!”接过刘禅递来的密报仔细看了一遍后,刘备也是不禁放心的点了点头。“既如此,那接下来会试与殿试的具体事宜,还要劳烦士元多多操心了!”放下对于世家大族的担心后,刘备随即也是将注意力放到了这具体的考试事宜上。“大王,这会试的监考统与家叔、黄老倒是责无旁贷。不过这殿试嘛,既然是‘殿试’,那自然还得是大王亲自阅卷录取了,哈哈哈哈!”听到刘备的叮嘱,庞统却是忽然‘幸灾乐祸’的大笑了起来。说起来,由于这次开科取士,针对的乃是那些寒门士子和‘陪跑’的世家大族,加之在学堂里的那些平民子弟又还未成长起来,所以自然就不会有后世那么严谨的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等级,而是只有会试与殿试这两级考试而已。“呃,这事,阿斗你看……”听到要让自己亲自主持殿试并阅卷,顿时觉得头大如斗的刘备顿时‘不怀好意’的盯向了刘禅。“父王你可别看我,庞军师说得没错,这可是‘殿试’,儿臣又不是大王,嘿嘿嘿嘿!”……“玄德曾言自己‘每与操反’方能成事,如今却是开始效法孤之‘唯才是举’,看来倒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哈哈哈哈!”就在刘备打算将殿试之事‘甩锅’刘禅之时,自宛城退兵后因为头疾原因,一直于洛阳养病的曹操,得知刘备父子准备在荆州开科取士的消息后,眼前一亮的同时,却是唰的一下从病榻上坐了起来。第162章“父王,这科举,似乎乃是在掘世家大族之根基,刘玄德父子就不担心此举会惹出大乱子来?”就在曹操放声大笑之际,原本正屈身在榻旁亲伺汤药的曹丕,却是不禁有些疑惑的向曹操望了过来。只不过,面对曹丕的的疑问,以往都会耐心回答的曹操,这一次随着笑声渐止,却是再没有丝毫回应,甚至连动都没有动一下,就那么保持着放声大笑的表情坐于榻上。“父……父王?”看着脸上仍保持着笑容一动不动的曹操,曹丕顿时不由得心中一沉,颤颤巍巍的抬起手来,伸向了自家老子的鼻翼间。“父王!”……“父王,过几天乃是上元佳节,要不咱们也在江陵城办次灯会,让百姓们轻松乐呵一下,顺便也庆祝父王与母亲人月双圆如何?”江陵城头,看着眼前已经有那么几分的太平景象,刘禅却是忽然想起了那次被耿纪、韦晃等人‘破坏’了的许都上元灯会来。“阿斗此议不错!自黄巾之乱后,我大汉以往的上元灯会,已是多年未曾举办过了。如今总算江南稍定,办次灯会也可令百姓轻松一下,稍解战乱之苦。”听到刘禅这举办灯会的提议,刘备也是不由得眼前一亮。“大王、世子,大喜,大喜啊!哈哈哈哈……”就在刘备、刘禅父子正商量着在江陵举办一次上元灯会之际,随着一阵激动欣喜的大笑传来,只见原本应该正与庞德公、黄承彦商讨准备科考之事的庞统,此刻却是举着一封密报跌跌撞撞的快步奔了过来。“哦?是何喜事竟能令士元如此欣喜?”看着庞统这十分少见的激动神色,即便是这几年‘好运’不断的刘备,此刻也是不由得十分好奇起来。“大王、世子,刚刚……刚刚收到的天网密报,正月初六,曹操……曹操病逝于洛阳……”顾不上喘息,跑得气喘吁吁的庞统随即便将手中的密报递了过来。‘怎么这么快,不是说曹操要三月才……呃,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记了。该死的公历,总有一天老子要你们都用咱大汉的历法!’被公历摆了一道的刘禅,在将密报递向老爹的同时,顿时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兼发狠起来。“什么?曹……曹孟德殁了?”就在刘禅暗自冲那啥公历发狠之时,出乎庞统的意料的是,在得知曹操这个最为强劲对手去世的消息后,除了惊愕之外,伤感、落寞与惋惜之色却是全都一起涌上了老爹刘备的面庞,唯有那原本应该出现的欣喜之色,却是丝毫不见踪影。正所谓英雄惜英雄,作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双雄之一,面对另一英雄的离世,他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要知道,这世间除了二爷与三爷外,曹操可是第一个真正认同他这个‘英雄’的人。所以,别看曹、刘方通常都是以‘大耳贼’、‘织席贩履之辈’、‘汉贼’和‘国贼’这样的称呼‘亲切问候’对方,但真要论起来,这两人可是最为了解与欣赏对方的了。而且与完全只是为了一己之私的袁绍、袁术之流不同,曹操虽然也有着篡汉的私心,但不管其目的如何,也不管其是有心还是无意,他却是做出了许多实事与不容质疑功绩的。比如在一统北方后,其大力实行了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安置流亡人口等一系列恢复经济生产与社会秩序的政策,却是为保留汉人的元气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胡人势力,那更是对汉人来说不可抹去的耀眼功绩。所以,面对这么一个对大汉有‘罪’,但同样对整个大汉和大汉民族也有大功绩的对手,刘备又怎么可能真的只把他当成一个欲除之而后快的敌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想当年孟德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而今这天下英雄,却是又少一人矣!”末了,抬头望向洛阳方向,为曹操也为自己,刘备更是落寞无比的摇头长叹了起来。“父王不必伤感,英雄即便逝去,那也仍是英雄。即使千百年后,也仍会激励着新的英雄诞生!”看着老爹的落寞模样,刘禅哪会不知道老爹这也是在为自己的年华流逝而感慨。“嗯,吾儿所言甚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英雄若不老去,又怎会有新的英雄诞生!”虽然因为曹操的离世,从而有些伤感年华易逝,但一个能够被曹操称赞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英雄,又岂会长久的沉溺于伤感之中?所以,在刘禅的劝解宽慰中,只片刻时间,刘备随即便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大王、世子,如今曹操新去,趁着曹魏人心不稳之际,我们何不用兵西北,拿下凉州这个养马之地!”庞统不是刘备,作为一个谋士,职责乃是出谋画策。因此对于自家老板与曹操这英雄间的相惜,自然也就并不会如何看重。这不,趁着自家老板重新振作之际,如同之前的刘禅一样,‘英雄所见略同’的庞统,也是同样瞅准了眼下这个夺取凉州的大好时机。要知道,虽然因为建安二十四年接连而来的汉中争夺、南阳对峙与平定江东之战,让刘备集团现在暂时没有全面北伐中原的实力,但趁着曹操去世的时机,夺下凉州这个养马地,却还是能够做到的。“呵呵,没想到阿斗先前所说的机会竟然如此之快便来临了。也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来人,传张昭、诸葛瑾等一众文武马上到州牧府议事!”本就因为之前刘禅的坚持在做夺取凉州准备的刘备,在听到庞统的又一次提醒后,也是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那份伤感,随即便将心思放回了兴复大汉的正事上来,当即便下令召众人商议出兵之事。“父王,这事用不着和他们商量吧?”见自家老爹要把这早就定好,甚至连准备之事都已在进行的事拿出来讨论,刘禅顿时不由得一阵疑惑。第163章“诸卿,孤刚刚接到密报,国贼曹操已于日前丧于洛阳……”州牧府内,看着一众奉令而来的文武已经到齐,刘备也是随即便将手中的密报传向了众人。惺惺相惜归惺惺相惜,在这种正式的场合,身为矢志复兴大汉的汉中王,政治立场自然是要摆清楚的。所以,对于曹操的称呼,刘备也是从先前的‘孟德’又变回了从前‘亲切问候’时的‘国贼’二字。“大王,此乃天赐良机也!”“曹操新丧,北方必定人心不稳。大王何不尽起大军,北伐中原,一举兴复大汉……”得知曹操这个劲敌谢幕的消息,在场的一众文武中,除了庞统等少数人外,余者不管是原荆州的官吏,还是刚刚归附的江东文武,此刻却是纷纷建言趁此良机起兵北伐,就连张昭这个一向的‘降曹派’,这一次也同样毫不例外。“看伯言之意,似有不同见解,莫非这北伐有不妥之处?”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面对这几乎一致赞同的北伐建议,刘备却是并未置可否。而是转头望向了在场之中少数未曾开口表态的人之一,也是在原剧情中让他遭遇了‘夷陵大败’的陆逊。说起来,原本之前随吕蒙偷袭荆州,从而被刘禅俘虏关押在江陵大牢的一众江东文武,随着老爹刘备的亲自劝说,如今除了病重的吕蒙外,其余之人也都全部接受了老爹授予的官职。而且不止是江东文武,除了曹仁这个曹氏宗亲之外,襄樊之战后所俘获、投降的曹魏官员,也是统统都他收入了囊中。“启禀大王,如诸位同僚所言,此时确是北伐的大好良机。只是不知经去岁连番大战之后,大王可还有余力?”面对刘备的询问,陆逊倒也不客气,直接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眼下气势正盛的刘备集团背后的无奈。不同于曹操早已经经营了多年的北方九州,眼下荆、益、交、扬四州不过才刚刚一统。就底蕴方面而言,却是还要差上不少。要知道,自古以来,这打仗拼的就是钱粮后勤。而在经历了建安二十四年的连番大战消耗后,眼下的荆益交扬四州,却是根本就没有那个全面支撑一场北伐之战的余力。再加之眼下又正是整合荆益交扬四州的关键时期,若是大军尽出,万一那些世家大族在后面捣乱,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且曹操虽亡,然曹魏实力却并未有所减弱……下臣以为,若是要北伐,那便要以雷霆万均之势一战而竟全功,而非如如同拉锯一般空耗钱粮!”末了,陆逊更是明确提出了和刘禅、庞统等人一致的北伐观点。“呵呵,那依伯言之意,岂非要白白放弃眼下这大好时机?”虽然陆逊给出的回答让刘备已是十分满意,但他的考校却是并未就此结束,而是故意做出了一副不甘的表情来。“大王,虽然此时不宜大举北伐,然西北之地却是不可不取。且不说雍凉对于关中的威慑,单是凉州所产之良马……”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作为‘江东四大都督’中才能堪比周瑜的陆逊,随即却是再一次与刘禅、庞统不谋而合,同样提出了攻取凉州的建议。“哈哈哈哈,伯言之议深得吾心,就从伯言之议,趁此良机夺取凉州这个产马地!”听到陆逊这与刘禅、庞统不谋而合的提议,向来内敛的刘备,这次也是不禁豪迈的放声大笑起来。……“阿斗,现在可曾明白为父为何要与他们商议此事了?”待一众文武离去之后,只余父子二人的大堂之上,刘备却是带着考校的神色转头向刘禅望了过来。“多谢父亲教导!”心中一暖的刘禅,若是到了此时还不明白自家老爹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那他可就真是枉为穿越者了。事实上,这次在刘禅先前看来完全没必要的议事,什么商议北伐或是夺取凉州之事,却不过是‘幌子’而已。真正的目的,却是刘备为了‘考察’一众归附的江东文武而已。当然,顺带着让这些江东文武感受到他这个汉中王的重视,从而让他们真正归心,那更是题中应有之意。说起来,虽然向来仁义为帜,但若是不通权谋机变之道,一味施以仁义,那刘备又如何能够成为让曹操都称赞、忌惮的强劲对手,又如何担起兴复大汉之重任,只凭一腔热血么?“吾儿虽聪慧过人,然你毕竟年幼,经验尚浅……这权谋之道虽不可过于倚重,然亦不可不通,不可不用!为父即将赶回汉中,率军前往雍凉,今后恐少有时间教导于你……”见刘禅明白了自己的用意,刘备也是放下了心来。“父亲要率军亲征凉州?”听到老爹要亲自率军去夺取凉州,刘禅顿时不由得眉头一皱。要知道,在他原本的计划中,这夺取凉州的任务,却是准备交予马超这个‘神威天将军’的。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他可不信在如今的格局形式下,回了西凉的马超就真敢翻天。“呵呵,为父知你之意。只是西凉之地于我太过重要,却是不容有丝毫意外。”很显然,对于马超这个羌人心目中的‘神威天将军’,刘备却是并不如刘禅那么放心。“既然父亲执意要亲征雍凉,那不如带上儿子一同前住如何!”眼见老爹心意已决,刘禅也是不禁眼珠一转,提出了跟随前往的要求。“胡闹!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若是你我父子尽出,万一有个不测,你让这兴复大汉之责谁来担?”见刘禅要随同前往凉州,自父子相见以来,刘备却是第一次声色俱厉的呵斥起了他来。“父亲,我……”第一次被老爹这么突如其来的呵斥,一向‘能言善辨’的刘禅也是不禁有些懵了。“你如今乃是世子,国之储君……加之如今开考在即,若是你我父子皆不在此主持,那这科考大事岂不是要耽搁?”看到被自己呵斥得有些懵逼的刘禅,刘备也是随即放缓了语气,转而拿即将开始的科考之事做起了借口。……“阿斗,都与众卿回去吧,为父去也!”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十六,上元过后的第二天,带着哄回来的‘新媳妇儿’,老爹刘备随即便踏上了返回南郑之路,准备亲征夺取雍凉。“呵呵,世子不必担心,如今曹操新亡,曹丕正忙着继位之事。即便有所防范,那也是针对荆州和江东两个方向,定会不会料到大王此时会出兵雍凉。”看着刘禅脸上的担忧之色,一旁的庞统却是自信的摇头轻笑了起来。“话虽如此,只是雍凉毕竟乃是曹魏的臂膀之地。加之父王如今年事已高……”面对庞统的宽慰,刘禅却是并未真正放下心来。“大王戎马征战一生,加之此次武有马超、翼德,文有陆逊、孝直相助,夺取区区一个雍凉而已……世子倒不如想想过几天便要开始的科考之事吧,哈哈哈哈!”第164章“诸位俊才皆心向国家,欲为国家出力,本世子甚感欣慰。然人之精力有限,不可能精通世间所有学识,为使诸位尽展所长,此次科考共分茂才、进士、明法、明算、明经五科……”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江陵城内,被刘禅命名为‘鹿鸣书院’的州学内,看着眼前千多名前来应试的各地士子,刘禅在做了简短的接见讲话后,随即便开始了这分科报名之事。说起来,虽然比起处于‘发展期’的隋唐的科举制来,自宋以后的科举制更为成熟完善,但刘禅也是只取了其成熟的制度。至于考试内容方面,则是沿用了唐代的秀才、进士、明法、明算、明经这五项最具代表性的科目,而非自宋以后的独重进士。而且,就这五个科目中,‘含金量’最高的,也并非进士科,而是为避讳光武帝刘秀之名改成了‘茂才’的秀才科。秀才者,才能秀异之士也。与《礼记》中所称的‘秀士’相近,乃是一种泛称,并不局限于饱读经书。秀才科考的是‘方略策’,也就是计谋策略。成绩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余者皆不取,乃是五科中难度最大的一科,毕竟眼下正是乱世用武之时嘛。至于在原历史上最为吃香的进士科,其具体的考试内容,同样也没能逃脱刘禅的‘魔爪’。像其中考默写经书能力的贴经,以规谏、告诫为主题的箴、铭,以及在唐宋大放异彩的诗赋,统统都被其扫进了垃圾筒,只保留了其原本的‘时务策’,也就是当世要事的对策这一考试内容。而除了秀才、进士两科外,考律令的明法科,以及考算术的明算科则是最受刘禅的重视了。其中,明法科的考试内容为律七条,令三条。全部通过者为甲等,通八条者为乙等。通七条或是七条以下的,均为不合格,不予录取。至于‘含金量’最低,只考儒家经义的明经科,刘禅倒是没有动什么手脚,仍是与原历史上一样,分为了贴经、墨义等没什么‘实际’用途内容。毕竟这一科,本来就是被他拿来作为安抚‘陪跑’的世族子弟和收买人心的。其要求嘛,自然也就不会像其余几科那么严格。……“请问上吏,此号牌乃是做何之用?”报考登记的那一排排书案前,在登记完自己的报考科目与姓名籍贯后,看着书吏递过来的一个带着数字编号的小木牌,一众前来应试的士子全都是一脸的疑惑与不解。“此号牌可要保存好了,届时考试之时便以此号牌上的数字代替汝等之名,并要将这数字糊上……”看着一众疑惑不解的士子,登记的书吏也是耐心的为其解释起这小小号牌的重要性来。“原来如此,有此法预防,舞弊之事将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