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过是侥幸罢了。”陈迎新解释道,“李二自登基以来,并未大修水利,用的还是前隋留下的旧堤。明年雨水必然增多,届时恐有水患之虞。凡事总要未雨绸缪。”
他近来谋划的“大事”,便是在黄河沿岸修筑大坝!
贞观年间,黄河仍循旧道而行。但因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每遇大雨便易泛滥成灾。
不独黄河主干,诸多支流亦屡遭其害。
史册明载,自贞观五年后,几乎隔年便有大水,最轻者也淹及三州之地。
眼下已近贞观七年,史书凿凿记载:此年六月,黄河暴涨,三十余郡县顿成泽国,灾民卖身为奴者不计其数,死伤枕藉!
这一场浩劫,竟使贞观盛世迟来了整整两年!
陈迎新既知此事,岂能坐视?
否则他多年辛苦推广良种、费尽心血换来的大好局面,岂非要毁于一旦?
为让百姓吃饱饭,他耕耘至今,方有今日光景。
因此,他必须在暴雨降临前,将大堤加固,将黄河水牢牢锁住!
古有大禹治水,重在疏导。
陈迎新此番却不打算疏,他要堵!以铁条为筋骨,浇灌特制的泥浆,为黄河水铸造一座牢笼!
其实自杭州归来,他心中便已开始盘算此事。
筑坝之功,不亚于稼穑!
一国欲长治久安,需得天时地利人和。
纵是明君,亦难抗天威!李世民治国虽强,若突遇滔天洪水,亦将束手无策。
大唐开国以来,除却贞观五年,几乎岁岁有天灾。
单是水患,史载便有近二十次。
贞观七年淹了三十余郡县;贞观十一年更是惨烈——东都洛阳暴雨三日,水深竟达五尺!
冲毁寺庙廿五座,民宅数万间,连官府粮仓亦未能幸免。
其余旱灾、地震、蝗祸、鼠患,更是层出不穷。
李世民能在如此连年灾祸中开疆拓土,确非常人!
更奇者,大唐竟愈灾愈富!
史书有云:若非天灾掣肘,贞观之世早临!
如今陈迎新身处此世,自当力挽乾坤!
他亦无比好奇:若无这些灾祸阻挠,大唐将强盛至何等地步?
开元年间国库岁入已是宋治平年的两千余倍,他只盼在贞观十五年前能达千倍之数。
以眼下蒸蒸日上的势头,本非难事,前提便是——再无天灾搅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