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说完正事,便告辞离去。
行至半途,杜如晦忍不住看向房玄龄,问道:
“玄龄兄,方才为何突然向陛下提此建议?”
“这可是个天大的难题!”
“按那陈将军的功绩,若论功行赏,封地怕是能占去大唐疆域的四成!”
“简直闻所未闻,太过惊人了!”
“就算你我几人点头,满朝文武也断不会应允。”
房玄龄微微一笑:
“克明兄莫急,此事我心中自有计较。”
“眼下不过是个设想,未必真能施行。”
“现在论及结果,为时尚早。”
杜如晦眉头紧锁:“此话怎讲?”
房玄龄道:“此事没那么简单。”
“纵使陛下愿意厚赏,那位陈将军……恐怕也未必肯受。”
此言一出,杜如晦如醍醐灌顶。
是了!连正主都没问过,想那些结果确实太早。就算百官都点头,陈将军若是不接,这些天的功夫岂不白费?以他的脾性,绝对干得出来。
见杜如晦想通,房玄龄轻轻拍了拍他的肩,感叹道:
“恐怕陛下也想到了此节。”
“你未察觉吗?陛下听闻时,可曾有过半分犹豫?”
“倭国之事,闹得如此之大,纸终究包不住火。”
“况且,陛下迟早要与陈将军挑明身份,这或许也是个契机。”
杜如晦苦笑点头:
“确是我心急了。”
“听你这么一说,我反倒安心了些。”
一旁的魏征听着两人对答,也走上前来。
“你既已想得通透,方才为何还要向陛下进言?”
三人并肩而行,房玄龄沉吟道:
“也是临时起意。”
“倭国之事,着实令我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