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类似十贯娘子好文笔的古言推荐 > 第92章(第1页)

第92章(第1页)

  陈大忠点点头,又去看二弟。  陈大义想了会,到底笑道:“挺好,该使钱便使去!这下好了,以后我儿子生出来也有个实在亲戚走了,好事儿,咱这一代显不出来,可下一代是能得上济了。”  陈大忠笑着点点头,站起来收了马扎,塞进马兜里,一扯马缰翻身利落上马道:“就这么着,走着吧,以后便好了,再也不是那孤魂野鬼,好歹有族亲了,就倒了这些年背运,总该咱家发市了……”  福和县主庄口,几个庄头管事的就坐在避风的地方,远远的看着那群发市的人,实话说,个个都羡慕死了。  而就在他们不远处,一块毡垫摊开,上面就摆满了崭新的衣衫鞋袜,可那群前佃户就只敢放肚子吃点吃食,这些新东西是一件都不敢沾的,他们而今也不能吓唬,更不敢抽打,人家不要你能怎么着?就陪着笑脸等着呗,这些东西也要摆好,让贵人来了好看到,是尽心了的。  甭看他们是管事的,却是福和县主家的家生世婢,人家又是谁?从此就高门官眷了。  福和县主到是个皇亲,可皇爷家就拐弯亲戚多了去了,他们家这位老县主在宗室算个啥?皇爷都不知道姓名的远房外嫁老姑姑。  得封邑还是从宗室那边均下来的,姜竹山这边哪里就算得好地方,离着燕京整三百里呢,还是个拐弯山凹子,土地也不齐整,水源都是现挖渠。  人家这家人的亲戚又是谁,是祖宅那边挨着身份不能主动来见,心里却十分巴结的人,就家里的大老爷讲话,赶紧伺候好了,巴结好了,也不求拉上关系,就求别出错漏。  这家最显赫的子弟,是宫里太监女官们的小祖宗,是佘家承继血脉的撑梁孙,是天下读书人敬仰的门第,是皇爷当半个儿子养的人……贵人圈子没有多大,不过几天的功夫,陈大胜等人的根底早就被挖出来了。  几个管事正羡慕着,低声议论着,就看到那些蔫巴巴的前佃户,忽然呼啦啦的都站起来了。  几个管事连忙蹦起,出了避风处,便看到远处来了好一堆威风的车马。  打头的是十几匹高头大马,那马上的人皆穿着黑色的披风,一路跑着,那披风扬着,看上去便不一般。  跟着快马的那辆车,是二马高顶,周身铜件儿错金花儿的官车,而跟在这架官车后面的,却是一溜儿十多辆的桐油顶,青布棚儿的体面车儿。  除却这,这马队左右还足足护了四五十名亲卫,也骑着马随着跑,黑披风汇集在一起,远远的扑压过来就吓人的很。  一直默不作声的陈高粱缓缓站起,他嘴唇哆嗦着,从高处走下,一边走一边依旧不相信的跟自己弟弟唠叨:“还,还真来接了?还真是,真是大牛他们家娃子?”  那日他带着孩子们去挖沟渠了,本就不在庄上,要等沟渠完工才能回去,谁能想到,累了一天才在窝棚睡起,便被人恭恭敬敬的请了回去,从此便吃上饱饭了。  十多年了,陈高粱再次吃到了肉食,他贪嘴就多吃了几口,一气儿拉肚子拉到今日。  而就在这几天里,他弟二梁就反反复复的与他说,是,就是六爷爷家的子孙呢,可是怎么就不敢相信呢,哪有这样的好事儿啊?  那群天上来的人就停在不远处,各自就下了马,陈高粱眼神好使,就挨个认真去看。  他看他们的绫罗绸缎,看他们整整齐齐的发髻上戴着官老爷的发冠,他看他们束着的金带,就连他们骑着的高头大马都穿金戴银,他,他一个都不认识啊。  如此这人便慌张了,慌张极了。  他承受不起三日的饱饭,就哭一般的对那些管事告饶说:“不,不,不认得啊,这可,这可咋办啊?认错了啊!”  陈大胜兄弟四个下了马,下了车,一起缓慢的向面前这一大群人走去。  他们不认得自己,可自己却认识他们的,如此熟悉的打扮,如此熟悉的,虽陌生却总在记忆里泛起的面孔,邋遢,黑糙,为难,苦涩,眉头没一日舒展,就总不断往中间挤压,不到二十的人,都能早早愁出几道沟壑。  如,阿爷,阿爹,死去的哥哥们一模一样。  陈大胜再次恍惚起来,他努力寻找,想于那些差不离的脸庞里,翻找出自己的亲人,许就跑丢了,跟错了呢?  许,看到自己,就高兴的蹦出来,指着自己喊:“嘿!你个傻臭头!还认得哥哥不?”  可是没有啊。  百十张面孔看过去,就没有自己家屋檐下的人。  拿两堆人各自迈着步伐汇集,一处赤脚,一处有鞋,一处有力沉稳,一处踟踟蹰蹰……  待终于缓慢相聚,陈大忠便伸手把脖子下披风的带子解开,单手一甩,带头整理了一下衣衫,缓慢对着最老的陈高粱撩袍跪下后说:“伯爷爷,我们来接你们了。”  还是不认识啊?  陈高粱揉了四回眼睛,反反复复,就使劲认真的在他们脸上找,找来找去,就哭泣般说:“你们,你们是谁啊?别是认错了啊,老爷们……小老儿担待不起啊。”  哭着说完,他也扑通跪下了。第92章  那日认亲,自是一切人嚎啕悲痛不绝,又因族里人太多,陈大胜他们也都带不回去,便临时在姜竹山附近的县城,找了车马大店暂且安置了族里的亲人,后只带着大大爷,二大爷回了泉后街。  陈大胜老家的规矩,比自己父亲大的同辈长辈,可唤大伯爷,二伯爷,也可叫大大爷,二大爷。  老太太见到宗亲,自受的刺激与陈大胜同等,人家家里是齐齐全全出去,又完完整整回去了,可她家呢,一目看过去刚好一巴掌。  疼啊,心都疼的裂了。  从前家里什么声势,几代人都是满屋子壮劳力,老太爷当初就提过一嘴说,咱老陈家是穷也没啥本事,难得却是人丁兴旺。  她是患得患失,等人走了便大病一场,养了半月多才好。  待老太太痊愈,马二姑便把潘八巧娶进了门,眨巴眼睛四月清明终至,老陈家也在姜竹山下立起了新的陈家祠堂,七茜儿做主,拿她在庆丰附近置办的一处庄子,换了人家福和县主的庄子,不说吃亏讨便宜的事儿,终两边各有所得都是满意的。  三百里是个微妙距离,既不远也不近。  只写家里新族谱那日,一直很安静的老太太也不知扭住了哪根筋儿,她死活不让乔氏的名字上族谱,便是陈四牛多次恳求,头回把脑袋都磕破了,老太太都没松口。  乔氏受惊过度,软成一摊泥儿,又来泉后街跪在老宅门口,真心诚意的哭了三天,她来回提喜鹊庭哥儿,老太太也是冷心冷肺不为所动的样儿。  那年初乔氏便与陈四牛有了衙门里正式婚书,可在宗族这边,老太太这个做婆婆的不承认,她便只能是个妾,死了也不许与陈四牛合葬,牌位不得入陈家祠堂正位,从此再不能穿正红,也得不到交际里各府掌家太太的帖子了。  无人知道乔氏是不是后悔,反正当日她私下里作恶,许她想不到一生的命运,竟把握在她曾看不起的乡下老太太手里。  老太太是不能对外言,我的媳妇私下里殴打我,但她豁出去脸面不要,就要做一个刻薄婆婆,旁人也没有办法的。  甚至陈四牛都没有想到,母亲会这样恨他,恨到拖累他下一代都成了妾生子,老太太也在所不惜,这便是宗法的厉害之处了。  此事,便是典型的宗法大于律法。  陈四牛在建祠堂期间上蹿下跳,想做陈氏族长,他是掰着指头怎么盘算,都觉着自己当做。  恩,权势便是这样欺负人的,接族亲,修建庄子家学他是不露面更是一文钱没出,那合家上下就无一个男丁愿意,最后大家便推举了长房的陈大忠做了族长。  这也说的过去,照排序,长房做族长,却也是名正言顺。  可叹他与乔氏又卖了泉后街这边的宅子,搬到了燕京,现下就是想和好,想求情也没有从前便宜了。  七茜儿可不管老太太与陈四牛的官司,清明来这日她也忙的很,上午要祭拜陈家的祖先,下响却要去瘟神庙给廖太监烧大大的纸钱,足足烧了两簸箩。  烧完纸,还要去霍家庄那边给母亲上坟,若不说陈大胜是个好女婿,他媳妇分不清丈母娘埋在哪儿,他就端端正正给两个坟头磕头烧纸。  待清明过去,柳絮飘飞起,一直没有收到帖子的七茜儿,终得了一份体面的帖子,那开国伯府常家在小仙苑的《离草苑》摆了赏花酒,请了亲卫巷所有的奶奶都去热闹一下。  离草便是芍药。  清明一过,春水将涨,正是踏青看芍药的好时节。如此这日一大早,七茜儿便换了新做的蓝织金璎珞春衫出行。  亲卫巷如今有六位掌家奶奶,却只能去两位,七茜儿与潘八巧,至于旁的,丁鱼娘春日正在服药保养,成师娘从不出门应酬,张婉如与卢氏又都是大肚子,最忌去花香缭绕之处,那万一冲撞了便不好了。  如此,圆嘟嘟的新媳妇就跟小嫂子上了一辆车。人家新婚燕尔人家还娇羞,便只细碎的吃了一路,却甚少说话。  亲卫巷的日子那叫个美,想吃啥都能随意跟后厨点。  七茜儿忙了整整一月,今日才得几份清闲,潘八巧不说话,她就眯了一路,直到了小仙苑下车,她还有些恍惚呢。  小仙苑外车马云集香风缭绕,那常府太太身边常来的赵婆子也早就候在门口,单只接亲卫巷的奶奶们。  看到七茜儿,这赵婆子就喜滋滋的上来行礼,引着七茜儿往里面走,一边走还一边问:“哎呦,奶奶可算来了,老太太在那边可是眼巴巴的等了您一早上了。”  七茜儿闻言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这两年里,她跟常府上下所有的掌家奶奶都没有见过面,一来她身上定了个孝期,二来么,她跟包氏常起纠葛,是谁也不让谁的。  若是这次常府不在小仙苑赏花,又连着派赵婆子来家里请了三次,她也是不来的。  待进了小仙苑,又换了两架小竹轿,妯娌二人便被婆子们抬着,一路便往那纵深里去了。  常府是开国勋贵,算得一等的贵门,这包的院子自是最大最阔绰的,不说左右的亭台楼阁曲水流觞,单芍药一种花卉,这里面就有万株。  轿子沿一条特开的宽敞□□直通《离草苑》,行走间就只看到这来来去去的常家婢仆,引着各家的年轻小姐四处赏玩,不看花却也是满园俏色。有春风吹过,便是一鼻幽香,两耳的青春正好。  可惜下不去啊,凡坐竹轿的,却是各家执掌中馈的太太奶奶,这种不操心不费力,四处自由的日子便没了。  又不大功夫,七茜儿与潘七巧被抬到一处精巧的三层木楼之下,方下了轿子,她们便听到有人高声招呼道:“亲卫巷的奶奶们来了!”  那声音一叠一叠的送进去,便吓了潘八巧一跳,七茜儿回头看她惶恐,便伸手拉住她往里去。  又一重门,与满园芍药的热闹不同,这木楼里却是安静的,也不知那建园的匠师使了什么手段,进这木楼,花香便换了淡雅水流香,而那些热闹的声儿也奇妙的远远去了。  走不几步,便听到几下拨弹,悠远的丝弦竟是一下一下的揪着心肝,拽着你往楼上引。  七茜儿接过婆子递来的一把香扇舞弄几下,就笑道:“这个味儿,却比外面的好,是什么香啊?”  那赵婆子便过来笑着说:“回奶奶话,不是咱惯用的香料,是家里的几位爷在外面捎回来的大食香呢。”  赵婆子引路,带着这妯娌上楼,待走到拐口处,那半掩的花窗就传来一阵委婉清脆吟唱诗歌之声,隐约听得一两句,却是东君艳红千朵,仙宫枝头第一春什么的,想那下面的院子里,有才的姑娘就做了应景的芍药诗,姑娘们可爱,便娇娇悄悄一起念诵吟唱,待唱完就挤在一起赞美道好,好啊,真是好的莫名其妙,听声就醉了三分了。  潘八巧到底才成为掌家奶奶,听到这声音便站住了,她扶着手里的扇子侧头往下看去,也不知道看到啥,眼睛就亮晶晶的。  七茜儿看她这样,便笑了起来说:“就~别想了,从此这样的场合,你便挤不进去了,怎么?羡慕了?”  潘八巧闻言轻笑,附耳对七茜儿道:“嫂子不知,这样的风流别致的地儿,她们可从不喊我的,偶尔我脸皮厚去了,也是贪那几碟子她们不吃的点心,人家都有文采,我是没有的,就好点心不吃~就可惜了。”  潘八巧是亲卫巷嫁妆最少的奶奶,马二姑给了多少聘礼,她家便原样陪嫁来多少东西,多一文的压箱底钱儿都没有。  可马二姑照样爱她,尤其是她在家里拨拉算盘珠子,那傻汉子便满眼痴相,能看的口水都溢出来。  就如七茜儿所说,论盘账的功夫,潘家无人能敌,甭看这是前世不出名的潘八巧,亲卫巷其余五个奶奶合起来计算家生,都没这小妯娌快,自打她来了,七茜儿跟张婉如便入了仙人境,从此日子便美哉起来。  伴着楼下莺啼,七茜儿的心情就格外好,她与潘七巧又往上走,终看到一面偌大的云纹石屏风,赵婆子退下,由婢仆引路打开竹帘,往里就说了声:“老太太,亲卫巷的奶奶们到了!”  片刻,那里面便传来一老妇的洪亮声音招呼到:“赶紧进来!老婆子今儿倒要看看这爆碳生的什么样子?”  七茜儿闻言,当下就忍俊不住笑了起来,她摇着扇子慢慢走进去,经过层层烟色的轻罗纱帘,终探头看到好大一群老太太,太太。  而那里面的众人便看到一位白白净净,素素气气,甜甜美美的娇俏小妇人,将两只眼睛就弯成了月牙儿。  她就轻笑着说:“就是这样儿啊!”  那里面当下就笑了起来。  一位眉眼疏朗头发花白,穿应节的菱纹花罗春衫,年纪不小却抹了宫粉,头插了新鲜的芍药花儿的老太太就对着七茜儿招招手,笑着说:“好孩子,你赶紧过来,让阿奶好好看看你。”  两年多了,这小媳妇就跟包氏来回挤兑,就时时带累这老太太做中人转圜。  如今看到人家慈祥,便总算唤起七茜儿的一些良心来。  她走过去,就有婢仆端来垫子,七茜儿便舍了潘八巧,过去跪下,接了婢仆端来茶盏高举过头,叩首道:“孙媳叩请阿奶金安。”  家里的老太太早收了人家常连芳做干孙子,那臭头与常连芳还是结义弟兄,头都受了人家无数,从哪儿论,这常家老太太,也得是七茜儿的干奶奶了。  老太太笑眯眯的接了茶盏,低头认真的看了七茜儿一会,到底噗哧一声笑了起来道:“哼,今儿我且受了你这茶,转明日我家老三回来,咱还有一场热闹,到那时,这样的好享受,老婆子却是还要受一次的。”  她说完喝了几口茶又道:“你啊,就跟我想的一模一样,是老婆子最喜欢的爽利样儿。”  常陈两家结契成为正式的亲戚,必是要等当家男人回来主持才是正理,今日也只是后宅妇人先见见面,认识认识,私下里亲香亲香也是可以的。  只礼不可费,头回见到七茜儿就得给人长辈扣头。  老太太喝完茶,就让身边的婆子捧了一个描金嵌螺钿的两层妆匣过来。  七茜儿双手接过,回手递给四月,又接了一盏茶,抬眼去看这老太太。  老太太一笑,便从身边拽过一个身穿淡青罗衫,身材娇小,福眉福眼,二目天真,唇边含笑的妇人过来坐下对七茜儿道:“我的儿,这就是你干娘!”  七茜儿端着茶,认真的打量柴氏,恩,怎么说呢?这太太在燕京出了半世风头,皆因她时常提着真刀将自己男人砍至房顶,能追杀半条街,踩烂无数顶瓦。  偶尔常伯爷做事过分了,开国伯府还会上演婆媳联手殴打常伯爷这样的事情,轻易就给常伯爷个鼻青脸肿也不在话下。  柴氏噗哧一乐,露出一对大酒窝,这太太就是个没心眼的直肠子,从前在家她跟大儿媳妇积怨已久,因其婆婆身份也不好跟人为难,便暗自生了不少闷气,殴打常伯爷也皆是她的好儿子,被丈夫送出换来一头猪。  这大媳妇没娶好,二儿媳也是一般,二媳妇夏氏旁的毛病没有,就是有话不直说,她腻腻歪歪哭着,忧愁着,为难着让你猜!  这又拿二儿子换了一条曲线蜿蜒的小河沟,柴氏就觉着活不得了。  老常家三代掌家媳妇,本身就未必是有多坏,皆是人间朴素妇人,就是没有搭配合适,就针尖对麦芒了。  不然,这老常家也不能成为燕京唯一的一门三户,早早就分家了。  冤家成为婆媳,老常家日子就惯鸡飞狗跳,各自都是世上第一委屈,其中大奶奶包氏因其得瑟的,招人厌恶的小心眼儿,小心机儿,小盘算儿,小算计儿便荣登常家膈应榜第一名。  高门贵妇,心里有了疙瘩也不会露出来,就都各自憋死了。  一直憋到老三在庆丰有了棋盘院,憋到包氏把手伸到七茜儿身边,被她三不五时照着脸啐,照着面皮不客气的大巴掌开始,常家的春天便来到了。  这世上小心眼小算计,最怕当面打脸,如此常家三代掌家太太都在这一年里饭都多吃几碗,胖了足有五斤,又因包氏吃瘪,夏氏忽然就成了与老太太,太太分享私密事的挚友,如此包氏便在常家地位一落千丈,说话渐渐不算数起来。  这世上,就没得□□亲妯娌见天收拾的。  柴氏表达善意,七茜儿就笑眯眯的奉茶道:“干娘金安,干娘万福。”  她便是长成个猪样,柴氏都爱死她了。  柴氏利落的接了茶,也不只吃一口,是一饮而尽,吃完飒爽一拍巴掌,便有四个小丫头齐齐抱着三层的妆匣子进来。  这种声势就把七茜儿都吓了一跳,心中暗道,老太太才给了一匣子许是头面的东西,这做儿媳的给个镯子,脑袋上拔根簪子才是不越礼,这家人能过到一处,真真就是奇迹了。  柴氏才不觉着错了,她就豪爽的一指那些匣子对七茜儿道:“儿媳妇,这些阿娘早就给你预备下了,今日只给你一部分,转明儿咱家走正式的礼,干娘再给你多多的……”  七茜儿可不敢听她说完,便赶紧站起来笑着道:“多谢干娘,却不知道我两位小嫂嫂何在?”  柴氏犯了鹦鹉肠子的毛病,人家是顶点不遮掩,看七茜儿这样便笑了起来道:“你这孩子倒是小心,且安心吧,你二嫂子生了老二没几月,这边在城外,花啊朵儿的就怕冲撞了孩子,至于你大嫂子,我跟她说,她今儿牙疼,便别来了!”第93章  动人心魄的丝弦换了幽怨素雅的尺八,七茜儿就认识了一圈儿掌家太太,算是露了个不错的脸儿。  她也知道一场哭丧,自己名声不好了,可常家上面两位掌家太太的名声却也一般,毕竟动真刀子砍丈夫的,整个燕京就这一户。  也因此,能容了柴氏的人家,多数心都挺大的,那老话儿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是差不离的心眼颇大的人,交往起来就不咋累。  有常家老太太做引荐,七茜儿确实交了几位感觉不错的太太。  忍着心里的耐心儿,做出喜欢的样子听了尺八,常家的婢仆就端来几盘子芍药花儿给七茜儿选,七茜儿不好插花,便取了一支粉的拿在手上应景。  待那些端着花儿的婢仆下去,各户掌家太太又会看眼色,便各自找了赏花的由头下去了。  七茜儿刚想告辞也下去,手却被柴氏一把拿住,还连连给她使眼色。  心中微愕,七茜儿等到周围无人了,这才看着柴氏问:“干娘,今日却是找我有事的?”  柴氏闻言刹那脸上涨红,好半天儿才期期艾艾道:“茜儿啊,干娘问你,你家里,仿佛是还有几个弟弟未曾聘妇吧?”  七茜儿点头道:“却是如此的,这不老四媳妇儿刚入门,我也多方寻人打听着呢,家里如今还有三个,也都老大不小的,就想着今年就无论如何也得把亲事儿折腾完了。”  柴氏其实早就知道,等七茜儿说完,她便把她的手攥的更紧了,还有些急迫道:“却,却不知道几位小将军,今年都多大了?”  七茜儿想了下道:“都不小了,有贵二十三,二典跟四儿都是二十,这俩孩子也记不得自己几月生人,便只能按照他们老刀的规矩瞎叫着呗。”说到这里,七茜儿就笑了下,歪头对柴氏说:“难不成?干娘今日办的这个赏花会,却是想给我家弟弟,来一出红绳记么?”  柴氏本就羞愧,又被这小媳妇调侃,脸上更是涨红,她讷讷不好言,便由一直笑着的老太太插言道:“我的儿,你可不要笑你干娘了,此事都怪你那不成器的干爹,他呀,是坑了你干娘满门的姑娘呦……”  此处没有外人,老太太这才低低说起事情的原由来。  今日确是早有预谋,随着上月潘八巧入门,怕耽误了好事儿,这婆媳俩这才瞒着家里的两个小媳妇儿,办了这赏花会。  这一来么,老伯夫人还有柴氏想给常连芳寻一位门当户对的好小姐,这第二么,就是为了娘家的侄女儿。  柴家女儿嫁不出去由来已久,说其原由,要从常伯爷常免申说起了,却说元年那会儿皇爷大封天下,常伯爷虽是粗人,却有个细腻心思,他料定功臣最初必得重用,可若想长久富贵不被帝王厌弃,这人便不能圆满了,你得有点儿毛病。  这位却也是古代话本子听多了,老头儿思来想去就想出一个粗鲁愚汉怕老婆的戏文,还拉了家里老娘跟媳妇儿一起跟他一堆儿演。  后来么,自是皇爷圣宠越来越多,派出去平叛都用的是他,更不防备他,却可怜了他舅兄家的适龄闺女,都已到花期了,竟是无人问津的。  人家谁家吃饱了撑的,好不容易养一个好儿子给她老柴家练刀玩儿?没看常伯爷是什么人物,那是一身武艺,征战无数的开国功臣,照样不是常顶着黑眼圈上朝。  常家戏本子是唱完了,好处也捞到了。  可是连带的毛病也露出来了,柴氏他哥也算是堂堂的四品按察使副使,可家里姑娘最大的这都十九了,上门说媒的竟都是那些不敢想的下等婚配,其中竟还有鳏夫上门,这就让柴氏娘家都回不去了,她娘家那边碍于常家父子圣宠虽不明说,可多少也会露些埋怨之意,这就坑的柴氏连娘家都不敢回了。  这不是过了年皇爷下旨赏封了一百多位功臣么,亲卫巷的这群小老爷便显露了出来,可不敢小看呢,都是一鼎食的实在官身,柴氏思来想去,就觉着分外合适,这才把七茜儿找来说媒了。  管四儿他们在燕京也不是没人看得上,看上的人就多了去了。  人家现在手里身上差了哪点儿?单凭一个没有公婆侍奉进门就能掌家,便引无数人上门说合,偏管四儿他们也老实,谁来就都是一句话,家里有嫂子做主呢。  甭说,从张婉如到潘八巧,七茜儿给寻的媳妇儿,就没有一个不好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