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牛男的最佳婚配 > 第176章(第1页)

第176章(第1页)

“这个苦酒汤是《伤寒论》里面的一个方子,治阴虚火旺引起的咽喉肿痛特别管用,另外它还有化痰利湿的作用。”一旁另一个学徒开口解释道。“这也太神了,人家还说看中医好得慢,看来这话不可信啊。”“那得看什么病,一般小毛病,只要对症,基本上就是药到病除,不过她这咽喉痛归根结底还是阴虚引起的,这个阴虚调理起来就没那么快。”“那也得调理啊,身体调理好了就少生病嘛。”“可不,他们水牛馆这里的大夫可厉害了,我闺女就有痛经的毛病,找他们看了一阵,现在好多了。”“义诊台这边的大夫也很厉害的。”“哪啊,我们还差得远呢,厉害的都在里头坐馆呢。”“很厉害了!我这喉咙,又是吃药又是输液的,来来去去都花了七八百了,你们这里一管药剂十五块钱分分钟就搞定了,这个真的太厉害了!”“厉害的是张仲景啊,就是他写的《伤寒论》,咱就是照搬。”“咱老祖宗就是厉害啊你们说。”“这个中医要是学得好了,那也很了不得的。”“听说现在外头好多中医大夫都是一号难求。”“还是咱镇上方便。”“有个啥头疼脑热的,不晓得要买个什么药,上他们这义诊台问一问就成。”“往后来这里看病的人要是更多了,怕就没那么容易了。”“让老周多招点学徒呗。”“话说当初建这个医馆的时候,旁边还给留了地呢,我侄子在镇政府上班的,听说不少人打那块地皮的主意,咱镇上的领导死活都没松口。”“那咋能松口呢,将来这个水牛馆肯定还得扩建啊。”“老周,我说你干脆把那块地也早点买下来得了,省得别人惦记。”在场就有人这么对老周说了。“嗨,这不是没钱吗,等我再攒攒。”老周这时候正拿着一管苦酒汤在那里研究,其实这里面的东西也很简单,就是生半夏、米醋、鸡子白,老周看过他们医馆的进货单,知道这好一点的半夏,价格都不便宜,林阔之前倒也带人在山上种了些半夏,但他们种的那点东西,根本赶不上水牛馆的消耗。话说,这几天牛王庄上那个专门种百合的小组干得就挺不错,又是除草又是整地的,还没少从山下往那块坡地运肥料,年轻人们个个都很有干劲。老周这时候就琢磨着,改天是不是再整个半夏小组什么的。第326章另一边,那一对母子从义诊台这边离开以后,很快也到了附近的一家药店。“要两包感冒清热颗粒。”那母亲对药店老板说道。“两块钱。”这家店的药店老板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小个子男人,长得很普通,戴个眼镜,看起来有点斯文。“喂,朱智君,两个小时到了,你赶紧做作业去。”这店老板一边把那两包感冒药放在柜台上,一边回头对旁边正在玩电脑的一个小丫头说道。“我看完这一集。”那丫头约莫十来岁的样子。“看完一集又一集,一天到晚对着电脑,到时候你这个眼睛就要戴眼镜了,你这才多大,视力就剩下五点一了,别人都是五点二五点三。”当爹的这就开始念叨了。“还有五点四的呢。”他闺女不以为意。“老板,有开水没有?”买药的那个家长这时候就问了。她有些不好意思,总共才花了两块钱买了两包感冒药,还管人要开水。“有,饮水机在那边,你们自己倒去吧。”药店老板说着指了指饮水机的位置。这个母亲走到饮水机那边,开了一包感冒清热颗粒,用一次性杯子泡了,给他儿子喝下去。这期间,那个药店老板就一直跟他闺女争论这个视力的问题,听得店里的这个母亲也感觉有几分好笑,当父母的平时太好说话了,关键时候就没权威,平时要是太严厉了,和子女之间又容易生疏。吃完了药,他们也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在水牛镇上逗留了小半天,他们家就是永青镇上的,来去一趟倒也还算方便。在水牛馆附近的桥头上,有一个卖鸽食的,不少初来咋到的外地人都喜欢从那里买鸽食喂鸽子,于是这个母亲也给她儿子买了一份鸽食,小孩子都挺喜欢喂鸽子,水牛镇上的鸽子也怎么不怕人,有人喂食的时候,也会成群成群地落在小河边的地面上。喂完了鸽子,附近又有几个水牛镇上的小孩呼朋唤友喊着说要去吃花生牛奶,一群小孩呼啦啦从他们身边跑过去,她儿子听了,就说自己也要喝花生牛奶,他老妈听了很高兴,今天一早起来的时候还不肯吃饭呢,这会儿倒是爱吃东西了。他俩尾随镇上的那群孩子,去了一家名叫何记西点屋的蛋糕店,那些小孩无一例外地,每个人都点了一份花生牛奶,看他们一个个都十分熟络的样子,平时应该就没少过来吃。“两份花生牛奶。”初来咋到的,他们也不知道这家店里什么东西好吃,随大流一般都是不会有错的。“你好,六块钱。”那个营业员小姑娘利落地从冰柜里给他们打了两份花生牛奶出来,用一个不大不小的瓷碗装着,还有配套的调羹,就这档次,在永青那边没有十块钱根本不用想。“两份六块钱啊?”她这时候还有点不敢相信,这都啥年代了,三块钱就能吃这一碗花生牛奶?“没错,两份六块钱。”营业员小姑娘笑了笑,对她解释道:“我们店是自己用牛奶分离机提取淡奶油,这个牛奶就是被提取过淡奶油之后的脱脂牛奶,所以比较便宜啦。”“……”三块钱一份的花生牛奶,这个不是比较便宜,这个已经是非常非常便宜了,而且还是用的鲜牛奶,而不是炼乳奶粉甚至是奶精之类的东西。脱脂过后的水牛奶不如他们自家之前订过的水牛奶口味浓郁,但味道也还算是不错,可能在煮制的过程中还加了些水,喝起来淡淡的透着一些花生香,花生粒也是煮得软糯,虽然分量不是很足。大夏天的喝上这样一碗冷饮,不可谓不享受,要是他们家也住水牛镇上,她肯定天天过来吃。吃完花生牛奶,母子俩坐车回家,晚上的时候又让那孩子喝了一包感冒清热颗粒,第二天再看的时候,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胃口也好了,精神头也不错,就是还有点流鼻涕,这个可以让小孩子自己慢慢恢复,顺便锻炼一下抵抗力。算一算,他们家儿子这一次感冒,来来去去的,药费加上车费,再加上母子俩在水牛镇上吃的那两碗花生牛奶,总共花了还不到五十块钱,要是到他们家旁边的卫生所或者是永青镇上的医院去,随便输个液,没个三五百的根本下不来,花钱是一方面,他们当家长的也是忧心,小小年纪的往身体里打那么多药水,谁又敢说对身体没坏处?“你说这风寒风热的,叫他们给看一看,这个病咋就能那么好治呢?”这天晚上,这两口子就在那里叨咕起了这个事,只要想想这回这个事,再想想他们从前每回都把自家孩子往医院啊卫生所啊那些地方送,也不知道究竟用了多少冤枉药。“西医也有好医生。”她丈夫说道。“那咱也没碰着啊,每回一去就是让输液。”反正她现在越想,就越是觉得水牛镇上的那些中医比西医靠谱一百倍。“你现在就恨自己不是水牛镇上的人吧?”他丈夫笑问道。“可不,咱这一来一回的也费不少事,他们镇上的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领过去叫那些大夫一看,是个啥毛病,要吃点什么药,多方便啊,也不费多少事,也不吃冤枉药,也不花冤枉钱。”比如说他儿子这回这情况,领过去给人家一看,买两包感冒药,也就两块钱的事儿。“哎,昨天我们在水牛馆那里,还看到一个女的,跟咱差不多年纪,扁桃体疼得可厉害了,人家那小大夫就给他开了个《伤寒论》里面的一个什么药,当时吃下去就不疼了,你说神不神?”到现在想起这个事,她还啧啧称奇。“这事你都给我说了好几遍了。”她丈夫无奈道。经过了这件事,看来他媳妇以后要变成一个中医粉了。“早知道咱早几年就该在水牛镇上买个房子,那时候他们那儿的房价多便宜。”一想到这个事,她又不无惋惜。“别想那些没用的了,早点睡吧。”“哎,那个花生牛奶真的挺好吃,才三块钱一份,改天咱一起去吃吧。”“来去车费都多少了,划算不?”“……”水牛镇上,这一天上午,罗蒙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从医馆这边拿了两个饭盒,到桥头去打了两份凉皮,往文化广场那边去了。这时候练武的时间已经结束了,不过还是会有一些人找肖树林说话,罗蒙过去的时候,刚好就看到一个高挑靓丽的年轻女子捧着一束火红火红的玫瑰花站在肖树林面前。罗蒙也知道他们家肖树林长得好看,尤其是练了这么长时间的武术以后,整个人看起来挺拔俊朗,气质沉静内敛,那确实是很吸引人的,但是再吸引人,他也是名草有主了不是。“给,凉皮。”罗蒙走过去,把手里的一份凉皮递给肖树林。“哦。”肖树林伸手接过那份凉皮,抱歉地冲那个女子笑了笑,然后就跟罗蒙一起在旁边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吃凉皮去了。“一会儿回去找找咱俩的结婚证。”罗蒙又递给肖树林一双筷子,嘴里这么说道。“找那个做什么?”总不至于要把他们的结婚证拿给刚刚那女的看吧?那也太幼稚了。肖树林说着接过筷子,打开饭盒盖子,往自己嘴里扒拉了一大口凉皮,练了好几个钟头的功夫,这时候嘴里干干的,喝水也不怎么解渴,来几口凉皮刺激一下味蕾那是再好不过了。“放大了贴在那边宣传栏。”老周用筷子指了指文化广场上那条长长的宣传栏。“咳!咳咳咳!”肖树林一口凉皮汁呛进鼻子里。第327章老周这话还真不是说说,当天晚上睡觉前,他就拉开自家房间里的衣橱抽屉找结婚证了,打算明天一早拿到四合院那边的办公室去放大一份。不过这事他终究还是没干成,被肖树林给镇压了,至于镇压过程,大家可以自行想象。随着暑假的到来,上牛王庄干活的人也比平时多很多,山上那两个吊脚楼现在都已经住满了人,相对于四合院这边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来说,山上那些采花的人明显就要悠闲一些,很多人就是冲着那个悠闲劲才来的,毕竟也不是人人都受得了高强度劳作。最近彤城论坛上就有不少人开贴,询问牛王庄这边有没有轻省一点的工作,种地那活儿太累,他们干不了。“不爱干活就在水牛镇上玩玩嘛。”有坛友这样回复说。“吃不消啊哥儿们,现在水牛镇上一个房间都要七十往上,再加上一日三餐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花销,一家三口过去,一天至少就得二三百,随便待个三五天就得一两千了。”某位楼主给大伙儿算了一笔账。“也是,咱坛子里也不是个个都是土豪啊,像我跟我媳妇,每个月工资加起来还不到六千,又是房贷又是小孩学费的,还有老人要照顾,那真是一毛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某些坛友表示深有同感。“两个人加起来不到六千?”“很奇怪吗?”“楼上上的,少给老子装13,咱彤城的平均工资才多少。”“老周那里的活儿确实是累,就采花行轻松点,不过现在山上那俩吊脚楼早都住满了,人家好多外地人,一两个月以前就开始预订了。”“唉,平时上班本来就很累。”“像我本来就是在工地上上班的,去了老周那里,那是真不想下地。”“老周那儿就是一农庄,人家也不搞农家乐,不想下地他要你干啥?”“我儿子倒是挺喜欢下地,这两天老催着我带他上牛王庄,小兔崽子,都不知道老子有多累。”“上水牛镇玩几天,千儿八百的,倒也还承担得起,可我们家那丫头偏就乐意上牛王庄。”“其实我也乐意上牛王庄。”“就乐意上牛王庄被老周当驴使。”“哈哈!”“牛王庄上的西瓜熟咯。”“最近几乎每天都开西瓜。”“老周呢?老周最近都不上论坛啊?”“老周最近大概都在忙他那个水牛馆的事情呢。”“那家医馆现在整得可好了。”“咱以后生病了,也上水牛馆去看。”“就是人多了点。”“听说现在还有个义诊台,一般小毛病上那儿看看,都不收诊金。”“药费也不贵。”“一般就给开一两种药,药这玩意儿不在量多,只要对症,药的品质有保证,一般吃个两三回的也就好了。”“实话说,要看个对症就没那么容易,小孩子还好一点,大人的身体有时候很复杂,很容易看走眼。”“水牛馆那几个坐馆大夫都可厉害了。”“我也打算抽空过去一趟,这身体也该调理调理了。”“要调理得趁早,等再过些时候,水牛馆的名声更响了,到时候挂号大概就难了。”“像那个白老大夫的号,现在都已经挂到一两个月以后了。”“一两个月啊,那有些急症咋整呢?”“急症能给插号,不过得先给服务台那边的小大夫们看过了,确实是需要插号的情况,然后才会给安排。”“这楼歪得厉害,话说牛王庄上到底有啥轻省活儿没有啊?”“这事得问老周啊。”“现在有个活儿,比下地轻松点。”某天晚上,老周终于冒泡了。“啥活儿啊?”好多人都问。“刷枇杷叶,每人每天刷三百张枇杷叶,就能抵食宿费。”老周说道。“三百张枇杷叶,那也不好刷啊。”刷枇杷叶这活儿很多坛友都知道,牛王庄上不是有做枇杷膏嘛,那枇杷叶在用来熬水之前,先得把叶子反面的绒毛给刷干净了,牛王庄上的枇杷叶不知道是长得特别好还是怎么回事,那绒毛也都旺得很,刷起来没那么容易。“一张枇杷叶一分钟,五个钟头就搞定了。”老周说道。“坑爹啊,先不说一分钟能不能刷得完一张枇杷叶,谁还能五个钟头不间断工作吗,都不用停下来喘口气啊?”坛友们表示这种算法太坑。“我们四合院这边的熟练工,刷一张枇杷叶根本不需要一分钟。”老周表示自己这种算法其实已经很厚道了。“老周啊,那三百张的枇杷叶熬成枇杷膏,你打算卖多少钱嘛?”又有人问。“虽然不给工资,但饭菜也是要钱的啊。”老周表示成本也不低的。抱怨归抱怨,之后几天时间里,上牛王庄刷枇杷叶的人还是不少。牛王庄上,前阵子来了一群果树论坛的坛友,帮老周把他山上那些枇杷树杨梅树都给收拾了一遍,杨梅树的枝叶剪下来没啥用,直接丢沼气池里头去了,枇杷叶就没舍得丢,都在冷库里藏着呢,每天拿个几筐出来给院子里的人们刷洗干净了,作为熬煮枇杷膏的原材料。这些上牛王庄来刷枇杷叶的,老周每个人发给他们一个盆一块搓衣板一把刷子再加一双橡胶手套,自个儿找地方慢慢刷去吧,枇杷叶反正是要多少有多少。最近天气热了,咳嗽上火的人也不少,他们家的枇杷膏还挺好卖,不过等冷库里面的那些枇杷叶都用完了,老周就打算稍微停一停,他担心剪太多枇杷叶会伤着枇杷树。牛王庄上一切工作照旧,就是院子里多出来一群刷枇杷叶的,因为刷枇杷叶的活儿轻省,这回彤城论坛里的坛友都是拖家带口过来的,甚至还有把家里的老人也给一起带过来的。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个阴凉的地方,一家几口或者是几家相熟的人凑在一起,抓些枇杷叶泡在水盆里,然后就坐在水盆边上,拿起盆里的枇杷叶搁在搓衣板上一下一下地刷。老周家这些搓衣板都是特制的,没有纹路,就是一块光溜溜的木板,牛王庄上的长工短工们自个儿做的,咋一看也挺像样子,据说他们这边有些人是对木工活儿上瘾。一般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一天时间刷三百片枇杷叶那还是很轻松的,但这里头不还有孩子嘛,所以家长们的负担就会相对加重。不过别说,这些上牛王庄干活的小孩们也都挺认真,大概也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吧,在干活的时间里,牛王庄上除了那些成群结队的小狗们,没哪个小孩是到处跑着玩的,大伙儿都在干活呢。认真归认真,可对于一些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三百片枇杷叶那是真不好刷啊,这边一个小姑娘数来数去,这都到下午了,她才刷了不到五十片,后来数着数着就急了,哇哇大哭起来。“咋了咋了?哭啥呀?”刚好老周这时候从外边回来,一进院子就听到小孩哭,于是他就问了。“嗨,没事,刷不到三百片枇杷叶,搁那儿着急呢。”她爹妈都是笑嘻嘻的,自家闺女都快哭成泪人了,那当爸的还拿个手机给她拍照呢。“刷不到三百片怕啥,来,叔叔帮你。”老周说着,果然就过去蹲在她那个水盆边上,拿起一片枇杷叶帮她刷了起来。“呜……”那丫头抽抽鼻子,果然不哭了。“没事,你让她自己刷就行了。”那丫头的母亲说道。“反正这会儿也没啥事,我给她刷几片。”老周笑着就说了。老周刷枇杷叶的功夫那是很到家的,唰唰唰几下子就能刷出来一片枇杷叶,又快又干净,人家刷一片的功夫,他都能刷三片,三百片枇杷叶要是搁他这儿,最多也就是两个钟头的事儿。老周那两只手看起来也是特别灵活,配合有度,他左手无名指戴了一个镶钻的戒指,那戒指上的钻石一个个的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沾了水以后看起来就特别亮。“你这戒指不少钱吧?”一旁有人就问了。“还行吧,肖树林挑的款式,他戴着比我戴着好看。”老周就说了。“肖树林眼光真好。”旁人顺口赞道。“为了这个戒指,我俩走了好多地方。”老周说。院子里这些人,多是已婚人士,婚戒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话题,各种各样不同的家庭,在婚戒这件事情上,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老周当然也没少跟他们说自己和肖树林当初是怎么买的这对戒指,这丫本来就挺会说话,一段简简单单的买戒指的经过,被他编得跟话本似的,听得院子里的人直乐呵。“要不我给你拿双手套吧?”见老周这都给他们刷了好些枇杷叶了,也没有要走的意思,那丫头她爸于是就问了。“还真打算让我给你们刷够三百片咋的?”老周拒绝戴手套。老周坐那儿帮他们刷了一会儿,那丫头看着自己篮子里那些刷好的枇杷叶,没多大会儿功夫,就从小小的一堆变成大大的一堆,都快要从篮子里满出来了,这让她感觉刷枇杷叶好像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一项工作,三百片枇杷叶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会儿老周走了,她自个儿就埋头认真刷洗起来。三百片枇杷叶不难完成,但是这一天来牛王庄上刷枇杷叶这些家庭,有些是因为带了不止一个小孩的,有些是因为老人手脚慢的,总有那么几个家庭没能及时完成任务。其他那些早早就已经刷完了自己的枇杷叶的家庭,在交了任务以后,也会给动作慢的家庭帮把手。“谢谢啊,真是怪不好意思的。”那些受到帮助的家庭自然是很感谢的,不仅是枇杷叶的问题,在这种时候受到别人的帮助,心里也是会感觉到很温暖。“谢啥,反正刷多了老周也不给工钱。”一个看起来性格十分爽朗的家庭主妇这么说道。“给啊,咋不给,一毛钱一片。”老周这时候刚好就在附近的廊下坐着,听到她这么说,扬声就回了一句。“那一毛钱你还是自个儿留着吧。”大伙儿纷纷笑了起来。这天晚上,肖树林到四合院这边吃晚饭的时候,就看到好多人盯着他手上的戒指瞧。瞧啥呢这是?肖树林被他们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