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闺宁小说讲的什么 > 第230章(第1页)

第230章(第1页)

  但他们知道认识的那个燕霖,却绝不是个能忍得住气的人。  他忽然有些意兴阑珊起来,靠在太师椅上,笑了笑:“连让人动手收拾一番的兴趣也没了……”  “温家的那位小姐,也是个厉害的。”吉祥想着先前汪仁拿来当笑话说的那些话,不由眯了眯眼睛,“也不知最后是她吃了二爷,还是二爷吃了她。”  燕淮将书案上的纸灰扫进了掌心里,闻言低声发笑:“由得他们去,皇上下了步出人意料的棋,我们只等着看结果便是了。”  眼下最要紧的,是皇贵妃的心思。  宫里头的动静,时刻影响着外头的动作。  稍有差池,棋局便是大乱,需从头布置一番,因而谁也不能掉以轻心。  好在如今肃方帝也没心思再去管惠和公主的婚事,而且梁思齐,才向人提了亲要续弦。  肃方帝怎么也不能在明知道对方已要续弦的时候,再将公主赐婚。何况正值英国公府的事未能了结之际,他要再来这么一出,事情只会对他更加不利。  他好容易清醒了些,却觉苦恼头疼不已,遂愈发忍不住要去寻清虚道士要丹药吃。  清虚经过前些日子的那件事,却有些慌了神。  若不是因为他给肃方帝服了那味丹,后头也就不会有英国公府的事。  如今满天下都拿他当个妖道看待,他是既得意又担心,心头矛盾得很。偏偏肃方帝催得紧,逼他交出好丹来,止了他的头痛。  清虚得了令,却是愁白了头发。  然而没有法子,他只能日日窝在丹房里。  一连三日,他为肃方帝送去的丹,却似乎都没了原先该有的效用。  肃方帝接连数次,不战而败,至最后见了美人便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直觉丢了天大的颜面,气得将那几位美人都打入了冷宫,又气势汹汹地亲自杀去了炼丹房找清虚。第422章焦头烂额  丹炉内火焰不熄,日夜长燃。  清虚道士也是半步不敢轻易离开,领着两名小道童守在边上,一双眼熬得通红,面色也难看了许多,不复先前仙风道骨的模样。肃方帝带着一身怒火使人推开门走进来时,他正盘腿坐在蒲团上,闭着眼睛准备小憩片刻。  年纪大了,终究便是年纪大了,这不分昼夜地熬着,一连熬了数日,他这把老骨头已是觉得撑不住了。  可肃方帝哪里会在意他是撑得住还是撑不住,他只道自己一进门便撞见清虚在偷懒打盹,全然没有将自己的命令放在心上当回事,顿时龙颜大怒,大步流星地朝他走近,一脚便踹了上去。  然而他亦是精神不济,方踹了清虚一脚,肃方帝便觉动作吃力了。  呼吸声陡然变得沉重,他踩在清虚身上,停下了不再动弹,浑身的重量都压在了这一条腿上,落在了清虚身上。  清虚老道士吓白了一张脸,再浓重的睡意也是立时清醒,丁点不剩。  肃方帝踩得重,他的脸色便也越来越难看,伏在蒲团上哀哀求饶:“皇上……皇上……”  “丹呢?!”肃方帝深吸了两口气,总算缓过来些,这才慢慢地将脚收了回来,“朕让你炼的丹呢?在何处?”  清虚怕得紧,哆哆嗦嗦地抬指,朝着不远处烧得红旺旺的丹炉指了指,口中颤巍巍地道:“皇上,这丹还不到出炉的时辰呀……”  “还需多久?”肃方帝皱紧了眉头,语气里满是不耐烦。  清虚闻言更是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从地上爬起来,跪在他脚前叩首:“至少还需一个半时辰。”  “一个半时辰?”肃方帝面露不虞。  清虚觑他一眼,身子颤抖得更加厉害了,这几日肃方帝的脾气大得吓人,一开口就跟这天上积了厚厚乌云,要打雷似的,吓人得紧。他清楚地知道,眼下若不说出个叫肃方帝满意的答案来,肃方帝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他,可丹丸何时才能出炉,那都是有讲究的,多一刻少一刻,都会有大影响,的的确确至少也还需要一个半时辰。  他将身子伏得低低的,眼珠子滴溜溜直转,心里在短短一瞬间已是百转千回。  他咬了咬后槽牙,让自己怦怦乱跳着的一颗心平复些许,这才同肃方帝说:“皇上,这丹得足了时辰,才能有效用。”  肃方帝默不作声地打量了他两眼,良久方沉声道:“朕在外头候着。”  言毕,他转身拂袖即走。  炼丹房的门“咿呀——”一声,又被重新关上。  清虚只觉自己身上大汗淋漓,浑身瘫软,一下子倒在了地上,面如土色。  皇上他,竟已急到了这般地步,连这区区一个半时辰也不愿意多等,非得候在丹房外,一等丹丸出炉即用。  清虚出了一脑门子的冷汗,抹也抹不尽,擦也擦不干。已经连着三日了,整整三日,他亲自挑了拣了装好送去服侍肃方帝用下的丹,都没了往日的效果,这一回,即将要出炉的这几枚丹,他心中已然没了底气。  若还是无用?  接下去该怎么办?  清虚惴惴不安地守在丹炉旁,连眼睛也不敢眨一下。  一个半时辰,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等到过去,却叫清虚觉得似已过了百年之久,久到他手脚发木,呼吸艰难。  他不敢指示道童动手,只亲自上前取丹。方才取出一枚,肃方帝便已掐着时辰推门入内,冷然问他要起了丹丸。清虚急忙躬身弯腰,双手捧着小瓷瓶,递了过去,一面道:“皇上,此丹性烈,只可暂用一丸。”  肃方帝淡淡“嗯”了声,一把伸手接过,而后便将丹丸倒在了掌心里,看也不仔细看一眼,仰头便吞了下去。  随侍在旁的小润子不动声色地沏了一盏茶送到他面前,视线却落在清虚身上。  燕淮同汪仁说过清虚的丹,肃方帝初初服用会有奇效,可久而久之,这效用便会变得越来越差,而肃方帝服的丹也会越来越多,直至最后,再无半点效果,吃再多也只如嚼豆子般,甚至于,这味道还不如豆子。  小润子前些日子才知道了这事。他是近身伺候肃方帝的内侍,肃方帝每时每刻的变化,都牢牢地映入他的眼帘,即便后宫里的嫔妃,也远不如他更了解肃方帝的异常。  因而小润子知道,清虚的丹已到了快没有用处的时候。  清虚自己自然也有察觉,所以这一回才会在肃方帝下令后,铤而走险炼了这几枚烈性的。  好在总算也有了些用处,肃方帝将其服下后不过片刻,便觉先前时时觉得发冷的身子暖和了起来,仿佛有一道热流沿着他的脊椎,一直流遍他的四肢百骸。  他握了握拳,眼神随之微变。  这滋味,就好比他第一次服下清虚炼制的丹丸一般,叫人激动。  他哈哈笑了两声,赞了清虚句“不错”,而后便从榻上起身,大步朝着外头走去。  小润子紧跟其后,寸步不离地跟着肃方帝,一路往肃方帝的美人们去。  肃方帝心情大好,连带着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似乎只是一眨眼,一行人便已离丹房远远的,只剩下暮夏时节的风轻轻吹着。发上扎着小髻的道童长舒了一口气,轻手轻脚上前来扶清虚起来:“师父,皇上没发火,这是起作用了。”  “还好还好……”清虚却是心有余悸,“你师父我的看家本事,这回也都使出来了,若再没效,哪里还有活路!”  然而他尚且没有多高兴一会,一道晴天霹雳,便破空而来。  肃方帝去而折返,黑着脸要他递上剩余的两枚丹丸。  清虚诧异,小心翼翼试探着望向小润子,却见小润子只噙着一抹微笑站在那,看不出丁点异样。  他轻声道:“皇上,此丹不可多服……”  “呈上来!”肃方帝冷冷瞪他一眼,打断了他的话。  清虚道士一颤,只得欲哭无泪地将丹丸呈到了肃方帝跟前。  肃方帝则想也不想,将剩下几枚都一股脑地倒进了嘴里。  清虚大惊失色,嘴角翕动,想要阻拦已是来不及。可肃方帝这回将丹丸服下去后,却没有丝毫反应。没有清虚想的虚不能受,也没有肃方帝盼着的热流涌动浑身有力,一切就似乎跟他未曾服下这几枚丹丸一样。  方才他急匆匆去见美人,可还没走出太远,身上忽然一冷,耳畔“嗡”的一声,头疼起来。  下身两股无力,脚步虚浮,踏在泥金地砖上却恍若走在云端。  他不得已只得停下前行的步伐,站在原地喘着粗气歇了须臾。这一歇,等到他觉得头不疼了,方才服下丹丸时浑身激昂的感觉竟也就随着那些异状,消失不见了。  他气得捋了大拇指上戴着的玉扳指,一把朝台矶下掷去。  玉碎的声响,清而脆,像他那原本顽固的梦,被明媚的日光一照,“啪嗒”便碎裂了。  他领着人折返炼丹房,不管不顾先将剩余几枚丹服下,然而谁知,竟也毫无用处。  这怎么可能呢?  肃方帝的手紧紧握起,手背上青筋毕现,指节发白。  他怒问清虚:“为何无用?”  “皇上……”清虚早被眼前这一幕给惊着了,被他这么一喝问,当下就跪了下去。  肃方帝抓起手旁的东西朝清虚劈头盖脸地砸了下去:“朕在问你!”  清虚哪里敢躲,被砸了个头破血流,急急辩驳:“许是皇上近日服得丹多了些……”  “胡扯!”肃方帝再次打断了他的话,话音森寒,霍然站起身来,朝着清虚笔直而去,蓦地抓住了他的衣襟拖着他往丹炉旁带,“若你已炼不出好丹,朕留你何用?”  清虚踢着脚,大声求饶:“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啊……”  “清虚啊清虚,你这老东西已是江郎才尽了是不是?”肃方帝手下力气极大,将清虚勒得渐渐喘不上气来,“你给朕说个不杀你的理由如何?你若说得上来,朕便饶你一命。”  清虚气喘如牛,两眼发白,哪里说得清楚话,脑子都混沌了。  他听着肃方帝的声音,磕磕绊绊往外挤话:“贫、贫道的丹……”  “话也说不利索的蠢物!”肃方帝闻言,却忽然发了大火,突然将清虚的脑袋往丹炉里塞去。  “啊——啊啊啊啊——”  惨叫声划破天际,在场诸人皆急急忙忙低下头去,大气也不敢出。  正慌张着,突闻“嘭”的一声。  众人抬头,却见肃方帝晕倒在了地上,而清虚已没了声响。  ……  夏天将去,天边刮来第一缕秋风时,肃方帝病倒了。  风光一时的清虚道人,命殒炼丹房,频频出入肃方帝寝殿的人,又成了太医院的御医们,焚香煎药,时好时坏。  宫里头倒是突然间清净了下来。  这是现成的机会,皇贵妃亲自照料着肃方帝,一面连番去信催促父亲,望加快计划。  小润子的试探,她亦心知肚明,可在没有得到白家的明确回复之前,她不会拒绝汪仁的橄榄枝,也不会顺手便接下。  谢姝宁一行人当然也明白她的谨慎,可时不待人,有些事,拖得久了难免要生变。  就在局面僵持着时,肃方帝心心念念要建的高塔,才搭不过三丈余便塌了下来,两名工匠当场丧命!第423章回北城  肃方帝一心想要建造的高塔,在西越本属罕见,但眼下不过才建三丈余,离他先前所下令筑造的塔,尚且还差着许多,这却便塌了。  石块脱落,底下工匠乱作一团,逃的逃,跑的跑,却还是有人慢了一步叫头顶上的大石给砸了个正着,身子顿时委顿于地,头破血流。等到烟尘散去,官兵们四处搜寻,才终于将这已面目全非的二人从乱石下头扒了出来。  好在只死了两名寻常工匠,负责筑造高塔的官员虽惊出了一头的冷汗,等到下头的人将名册一一清点过告诉他具体伤亡人数后,他这悬着的一颗心就又放了下去。左右肃方帝也还病着,这事好好善个后,也就过去了。  他使人清点了银子给出了意外的工匠家人发了抚恤金,又找了两人将此事的责任推卸了去,便权当这事过去了。  然而高塔倒塌的动静不小,兼之又死了人,这消息便瞒不住世人,没多久就在京都传遍,闹了个人尽皆知。东城人来人往,消息最为杂乱,谢姝宁跟燕淮又都各自有专人在外头打探消息,这件事当天便传到了他们耳里。  小七将消息送上来时,她正跟燕淮在房里说着肃方帝的病。  清虚一死,肃方帝戒了那些个丹,又有太医悉心调理,可肃方帝的病症却并无起色。酒色掏空了他的身子,内里不过棉絮一团,羸弱得紧。这病来如山倒,一时间怕是难以好转。  高塔的突然倒塌,似乎也在冥冥中昭示着某种玄机。  燕淮看完手中的字条,当即便道,这件事只怕要被有心人拿来大做文章。  天上冒出团紫气,便能被人说成是祥瑞之兆,而今肃方帝病了,他一心一意要建的塔又紧跟着塌了,必然会被人说成是不祥之兆。  谢姝宁懒洋洋歪在美人榻上,闻言将手中纨扇一丢,坐直了身子正色道:“这可不妙。”  肃方帝近些日子糊涂事没少做,早已足够叫人诟病,这回若有人揪着此事说话,这祸及的可绝不止肃方帝一人。帝位更迭,哪一回不死人不流血?若那几位王爷动了心思,每人横插一脚,太子殿下想要顺顺利利地荣登大宝,就难了。  “白家那边,应该也快给皇贵妃拿个准信了。”燕淮颔首,挑起一道眉,“先前皇上瞧着不像样子,但至少身子康健,而今这般,皇贵妃少不得也得改一改主意。”  谢姝宁绞着扇柄上的流苏,微微敛目,沉吟道:“越是如此,娘娘那边就越是离不得白家的支持。”  说着话,门外忽然传来“笃笃”两声。  随即,小七的声音在外响起,“主子,靖王世子邀您吃酒。”  距离上一回纪鋆同燕淮见过面后,俩人已多日不曾相见,各自忙着各自的事,鲜少联络,这回说是吃酒,必然也不仅仅只是吃酒。  谢姝宁趿了鞋子,站起身来,走到燕淮身边取了外袍给他,口中道:“你暗地里调查他,他一定也没少查你,眼下突然邀你出门,怕是查得差不多了。”  燕淮轻笑,扭头朝着外头扬声问:“可曾定了地方?”  “定了。”门外小七的声音似乎稍稍迟疑了下,而后才闷声道,“定在了富贵巷。”  “……”燕淮看看正在为自己系腰带的谢姝宁,摸摸鼻子,“要不我让人换个地方?”  富贵巷是什么样的地方,满京都上上下下都知道,一到夜里,香风扑面,到处花红柳绿。不过要谈事,避人耳目,富贵巷自然是最合适的地方。谢姝宁并没多想,可听燕淮这般说了,她也就忍不住作弄他一番,说:“你怕自个儿把持不住?”  “我怕师兄他把持不住……”燕淮嘟囔了句,蓦地低头在她唇上轻轻咬了一口,“我只有见了你才这般失控……”  谢姝宁叫他说得面上微酡,连忙将手从他腰上收了回来:“好了,别叫人等急了。”  燕淮就看着她笑,笑得她无奈极了,推他出门:“走吧走吧,我也得往北城去了。”  “那支参可带上了?”燕淮这才往门外去,一边开门一边问她。  谢姝宁点点头,“该带的都带上了。”  燕淮这才放心地出了门,谢姝宁便也唤了青翡进来伺候自己换衣。  云詹先生的病,虽然一直在好转,可并不明显,一天十二个时辰,他只有一会是清醒的,剩余时间多半是昏沉沉地睡着。鹿孔去瞧过,药也开了,针也扎了,可起效却慢。谢姝宁问过鹿孔,云詹先生的病是否恶化了。鹿孔却说并没有,的确一直在好转。他之所以这般,乃是因为心有郁结难消。  换而言之,云詹先生身体上的病,能治,这心病却没有药。  他心中藏着事,日夜不宁,自然是好不了。便是个身体康健的好人,日夜被心事困扰着,这身子也得垮了,更不必说像云詹先生这般。  他本就上了年岁,身上又有旧疾,而今还有心病,哪里还能好得起来。  然而云詹先生的嘴那就是锯嘴的葫芦,想要他对人袒露心声,谈何容易。谢姝宁同云归鹤仔细提过这事,可就算是自幼跟着云詹先生长大的他,也闹不明白,云詹先生究竟在想什么。  即便他们追着问,云詹先生也不会提。  谢姝宁没法子,只能让鹿孔用药先将他的身子调理得好一些。  昨日府里来信,母亲在信中提了云詹先生的病情,她便想着今日亲自去探一探。燕淮原也是要同她一起去的,可既然纪鋆有请,自然得先顾及那边。  她领着青翡带着东西出了门,由小七赶着马车往北城去。  谁知刚进北城没一会,就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  马车退避到了一旁,青翡撩了一角帘子问小七:“是打从石井胡同里出来的?”  “是谢家九小姐。”小七说。  青翡就放下了帘子没有再言语,退回马车内,看向谢姝宁轻声道:“是谢家。”  谢姝宁闭着眼睛,淡淡“嗯”了一声,亦没有说话。  她才知道,原来是今天……  谢元茂还活着,长房老太太也还活着,大太太和她的三叔一行人,也都还活着,可谢姝敏去死了。  他们离开谢家后并没过多久,三夫人蒋氏便将六姑娘谢芷若跟谢姝敏从庵堂里接了回来,至如今,也有一段日子了。她有心避开谢家,可谢家的动静,她还是留意着的。她得防着那群吃人不吐骨头的,哪一天突然疯魔了又要来找他们的麻烦。  好在谢家人自顾不暇,倒是一直也没有动静。  她出阁时,谢家曾打发了人来凑热闹,她是知道的,所以在这之后,她让人盯了谢家好一段时候。  故而谢姝敏出事的消息,也是第一时间便传到了她耳里。  谢姝敏回来的目的,一为离开脱身庵堂,这二一定是为了他们。  可谢姝敏回来之前,他们就已经离开了谢家。  可惜了,谢姝敏满腔怨恨,就此成了空。三房已经凋零,只剩下个疯疯癫癫的谢元茂,还有个被长房老太太逼着留在谢元茂身边的小周氏。谢姝敏虽被蒋氏带回了府,可她并不是长房的孩子,自然只能回三房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