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闺宁全文 > 第246章(第1页)

第246章(第1页)

  他还记得,当他问及皇姐自己是否会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时候,透过窗棂洒进来的日光,碎金一般,将他眼角的泪都照得发亮。  送别了远去敦煌的队伍,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身前往御书房,他还有堆积如山的奏章需看,他没有难过不舍的时间,他一定……会做个明而白家,灰溜溜地撤出京都,偏居延陵,隶属白家的书院转眼间亦被剥离,再不许白家子弟入内求学。一来二去,白家的处境渐渐的便变得举步维艰。白老爷子那日虽则安然离宫,但他离宫归家后,没过多久却就大病了一场。  这一病,他便再没有起来过。  舒砚一行人,启程离京的第二天,白老爷子便病逝了。  消息传进宫里头时,泰帝正在同靖王商量着如何收拾先帝留下的烂摊子。虽说靖王摄政,但不管是谁的意思,泰帝如今也可算是亲政了。  内廷里,亦被汪仁重新整顿了一番,随后他便同泰帝告老离宫,将自己手里的权力转交给了小润子。这些年,小润子断断续续也从他肩上接过了不少的担子,至如今也已是驾轻就熟。  汪仁虽还远没有到告老出宫的年岁,但他提了,年少的泰帝自也不会强留,只转头赏了一大堆的物件下去,送他出宫了。  出得皇城,驾车的小六问汪仁,去何处。  汪仁裹着厚厚的大氅,自格窗探出去遥遥朝白雪皑皑下的皇城看了两眼,叹口气道:“去东城。”  泰帝即位后,靖王摄政,纪鋆便回了南边。至于纪鋆是否死心,汪仁同燕淮私下里也说过两回,但他究竟死不死心,又有何干系?至少靖王活着一日,纪鋆就还只是靖王府的世子爷,靖王府真正的大权始终都还落在靖王手里,只看他愿不愿意旁落于纪鋆之手。近几年,纪鋆都不可能东山再起。  然而几年之后,泰帝也就长大了。  到时候不管是要削弱南边的势力,还是如何,只要部署得当,都不会是难事。  皇贵妃那天夜里,那一撞,出乎他们的意料,却委实有效。只要泰帝不长成第二个肃方帝,他身下的那张椅子,就不会动摇。那孩子,过往性子绵软,却并非愚钝之人。  他需要有人制衡靖王府,需要京都的局势稳定,需要天下民心安泰,故而即便燕淮不提,他“复生”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成国公府重新修缮,燕淮亲自出面料理了小万氏几人的后事,娴姐儿的身份,也终于被昭告天下。  燕家其实还有一个女儿。  但没有人知道她生得何样,也没有人见过她,众人只知她身患难疾。  赋闲在家的万几道闻听此事,却十分震惊。他已知道大万氏跟燕景还有个女儿的事,却不知道娴姐儿生来便身患难症,无药可治。他更想不明白,燕淮竟然又回到了成国公府……  不仅如此,新帝待他,更视若尊长。  京都里的人,议论纷纷,却也理不清个头绪。坊间也只是说,昔年被发现的那具尸体,原不是燕淮的。至于这里头出了什么变故,便没有人能弄得明白了。  毕竟,比这更重要的,是即将到来的清算。  新帝登基,要收拾肃方帝留下的烂摊子,自然也要除奸逆,提忠良。风水轮流转,当初在肃方帝跟前得脸的人,而今只怕都得倒大霉。是非黑白,明眼人都看得清楚。肃方帝后来做下的那些事,没几件是明智的,可底下的人,不敢劝谏的便也罢了,应和着鼓捣着怂恿的,却都不能不收拾。  一时间,京都里人心惶惶,大家都夹紧了尾巴做人,不敢放肆。  势单力薄的人家,便动了心思联姻结盟,想要共同站稳脚跟。  当然,也少不得有人打起了燕淮的主意。  多好,家世门第高,上头没有长辈,身边已无兄弟妯娌,只有个小姑子却也是个病弱无力,眼瞧着没有多少日子可活的。他又是在新帝跟前得脸的,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暂且不提,便是如今,手里还握着虎符呢!  于是,家中还有女儿的都动了心思。  结果谁知这心思还没来得及在心里头打上几个转,便只得熄了。  成国公燕淮不仅已经娶妻,这娶的还是敦煌城主的外甥女。敦煌离得远,敦煌城主是何许人物,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这一回惠和公主远嫁敦煌少主,天下皆知,京都里的人对敦煌古城的关注便也是前所未有的高。  故而众人听闻成国公夫人,是敦煌城主的外甥女,谁还愿意再在这上头打主意。  但凡在乎点门风脸面的人家,就都不再去想此事,没多久便只剩下几家撇了脸面不顾的,一心一意想着要往燕淮身边塞人。  谢姝宁正怀着身子,据悉燕淮身边也没个旁的房里人,眼下不往他身边塞人更待何时?  能攀上成国公府这棵树,可不比旁的,情急之下,一群人连让自家的姑娘与人做妾也不觉丢脸了,上赶着巴结。动静一大,连静心养胎中的谢姝宁都知晓了,笑得前俯后仰,捧着肚子乐了大半天。  青翡着急,“都这样了,夫人您怎么还乐?”  谢姝宁顺手拣了颗蜜饯吃了,笑道:“笑他们胡闹呢。”  青翡无奈,面露忧虑,却到底不敢当着她的面说什么。谢姝宁看了她两眼,却就看明白了,笑着打发她去给自己沏一盏白水来,嘴里甜得发腻。等到水来,她接过杯子小口喝下,而后才道:“我若对他连这点信心也无,焉会嫁他?”  夫妻之间,连他是什么样的人也不敢肯定,连半点信心也没有,还算什么夫妻?  若他真有别的心思,这些消息根本就不会传进她耳里。她如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他若不想叫她知道,底下的人又有哪个真敢说?便是小七几个对她忠心耿耿的,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机会违逆他的意思。  偏偏消息就传了进来,说明他是怕她闲得发慌,使人说来给她当乐子听的呢。  谢姝宁喝过水,懒洋洋打个哈欠,遣了青翡下去,躺在热炕上小憩了片刻。  也不知睡了多久,迷蒙间她听见屋子里响起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随后便有人掀了被子一角靠了过来。  她迷迷糊糊睁开眼看过去,“咦,卓妈妈今日怎么没拦着你?”  “好像又大了些……”燕淮伸手贴着她隆起的小腹讶然说了句,而后轻笑着在她额上落下一吻,闲适地道,“我又不做什么坏事。”  谢姝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没个正经!”  “得,我还不正经,还有比我更正经的人?”燕淮侧着身,仔细为她掖了掖被角。  天冷,屋子里烧了地龙烧得暖和,但总叫人不放心她的身子。  谢姝宁往他怀里靠了靠,懒懒道:“都有谁想往你身边塞人的?”  “……”燕淮讪然,“记不清了……”  谢姝宁笑了起来:“靖王妃设宴,给我下了帖子。”  燕淮闻言不由挑眉,“她倒是请的勤。”  靖王身边来来往往的女人众多,但稳坐正妃之位的却一直都只有靖王妃一个人,即便她几十年来没有诞下过一儿半女。若以七出之条来论,休她多少回,只怕都不会叫人觉得奇怪。靖王妃的娘家,虽不至没落但离昌隆二字早已极远,靖王妃是不是她,于靖王而言都不算打紧。可靖王留着她,敬着她,也是叫众人艳羡不解的一件事。  所以燕淮的事,靖王自然也不瞒着靖王妃。  靖王妃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明面上从来没有过表露。  她给谢姝宁下帖子,也只是因为谢姝宁是成国公夫人,理所应当该请。  谢姝宁遂道:“一回不去,两回不去,都说得过但三回四回,可怎么说?就当走个过场,也得应一回。”毕竟就算她回回推拒,这帖子还是回回都得下的。更何况,她不赴靖王妃的宴,旁人的宴,将来是赴还是不赴?  “你怀着身子呢,不去也无人敢胡乱说道。”燕淮道。  谢姝宁搂着他的腰直笑,“那就不去。”  可她如今胎象稳定,精神头也足,成日里闲着委实闲得发慌。  燕淮想了想,又让她应下了。  到了靖王妃办赏雪宴的那一日,他亲自送谢姝宁过去。  京里的人虽然都已知道燕淮的夫人是敦煌城主的外甥女,但具体姓甚名谁,生得是何模样,众人却都还并不清楚。甚至于有人暗中揣测,怕是模样不佳,这才避着人不见。燕淮娶她,只怕是为的同敦煌联姻云云。  流言蜚语,暗地里传得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  是以这一次谢姝宁应了靖王妃的帖子应邀而来,得知了此事的人俱都兴致勃勃地想要一探究竟。  谁知马车停了,先从里头出来的却是燕淮。  众人愣了愣,旋即便看到马车帘子后探出一只手来,搭在了燕淮手上。  十指纤纤,被袖口绣着的淡红芍药一衬,愈发显得肌肤赛雪。  周围喧嚣微顿。  而后,里头出来一个人。  长发绾起,堆乌砌云,然而上头却只插着伶仃的一支玉簪,清凌凌,带着两分寡淡。  临近的那辆马车上正在下车的少妇看得最分明,心下暗中嗤笑一声。  可燕淮扶着她,像扶着珍宝,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小心翼翼。  众人微讶。  就在这时,被燕淮扶着的人抬起头来。  眉峰淡扫,仿若春月下的悠远山脉,带着两分慵懒闲逸。  她只看着燕淮,勾唇微笑,亲昵地说了句什么,燕淮便也笑了起来。  微风拂过,带起她鬓边碎发。  不远处方才暗暗嗤笑的少妇,在这一瞬间看清楚了她的脸。  呼吸一滞,双腿一软,她几乎站立不稳,扶着身旁的婢女方才站住了脚。  怎么可能会是谢姝宁?  怎么可能?  然而她看了又看,绝不会看错,站在那的人就是谢姝宁。  日光破开厚厚的云层,照了下来,照在谢姝宁身上那件平金绣百蝶斗篷上,上头的蝴蝶似是活了一般,在她眼前来回翻飞着,几乎要晃花她的眼。  自从她被送去庵堂里后,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谢姝宁。  明明上一回谢姝宁出阁的时候,母亲派去打探的人传回的消息说,她嫁给了一样貌鄙陋的商贾……  谢芷若手下用力,指甲陷入婢女的手背,惹得婢女一个不慎惊呼出声,众人顿时循声望了过来。她慌慌张张松开了手,狠狠瞪了身边的大丫鬟一眼。  大丫鬟却并不怕她,见她瞪眼看自己似要训斥,还故意压低了声音道:“夫人且仔细着些,莫要失了脸面。”说到脸面二字时,话音陡然加重。  谢芷若听得清清楚楚,顿时气得哆嗦。  泰帝即位后,天下洗盘。  谢家妄图重新来过,重新站稳脚跟有朝一日再次光耀门楣,于是任何值得利用的都绝不舍弃。她因了先前的事,迟迟不曾婚配,留在家中亦是无用,且年岁一日大过一日,往后就更是不成了。  正巧长平侯林远致的夫人离世,这门原本早就弃了的亲事,如今又被提了起来。  谢芷若想到林远致,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人人都道林远致前头的夫人是病逝的,可真相如何,外人焉能知晓。  早前她跟林家退亲的时候,因祖母的法子在明面上勉强扳回了一程,以至于林远致的婚事波折重重,最后由林老夫人做主,娶了她的娘家侄女。结果入门许久,却始终没有身孕,林老夫人日日盼孙子,便抬了个大丫鬟给林远致做妾,不曾想没两月便有了喜讯。  然而不等妾的肚子大起来,便出了意外一尸两命。  这里头的弯弯道道,但凡是在大宅子里长起来的姑娘都能猜出个一两分。  谢芷若想着成亲之日,林远致对自己说过的话,又是一哆嗦。  他要她安分守己些。  谢芷若心中忿然,抬眼望去,却见被燕淮扶着的谢姝宁小腹隆起,已有四五月的身子,当下瞪大了眼睛。  敦煌城主的外甥女,成国公府的夫人……  怎么会是这样?  心头憋着一口气,憋得谢芷若只觉胸闷头疼。  明明她哪都不比谢八差,为何她就只能像是货物一般,被父亲拿来四处买卖?林远致只不过是个落魄小侯,便是这样的人家,如今也是谢家结盟的对象,可算是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凭什么,她就不能嫁给燕淮这样的人物?  她眼睁睁看着谢姝宁跟燕淮的身影远去,越来越远,蓦地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这场她盼了许久才收到帖子的冬宴,却最终没能参与其中。  谢姝宁却也只呆了片刻,便被燕淮接走了。  她走后,亭子里三三两两坐在一处说话的贵妇们皆不由自主谈论起了她来,无外乎说些成国公夫人生得有些眼熟之类的话。说着说着,有个人突然惊讶地道,“是不是像原先谢家三房的那位八小姐?”  众人一琢磨,还真的是,不禁都吃了一惊。  而后便又有人想起谢姝宁的母亲本姓宋,敦煌城主据闻也姓宋。  这般一来,就都对上了!  顿时,一片哗然。  靖王妃却只是笑笑,须臾便将话头转到了别处。  她一次次给谢姝宁下帖子,哪怕对方回回婉拒,她仍锲而不舍。因为她知道而今自家爷们虽称着摄政王,可真正叫泰帝看重的,手中有实权的人,却是燕淮。  经此一回,京中想要给燕淮塞人的,也就都死了心。  既然燕淮夫妻二人和睦恩爱,他们再不知好歹拼命往他跟前凑,没准便惹恼了他,倒不如安安生生的换了法子讨好。  谢姝宁却无暇顾及这些,她的肚子越来越大,渐渐的大得有些骇人起来。  娴姐儿瞧过,惊讶不已,唬了一大跳,急巴巴让人去找鹿孔来。鹿孔不知情,还当是娴姐儿出了什么事,背着药箱撒腿就跑,结果到了地方气喘吁吁一看却见娴姐儿在那冲他招手,吃惊地问:“嫂子的肚子怎地这般大?”  鹿孔绷着的那根弦一松,一屁股跌坐在了地上,连连摆手:“我的好小姐,可没您这么吓唬人的……”  可不只娴姐儿吃惊,但凡看过谢姝宁的人都诧异极了。  汪仁都忍不住跟宋氏胡乱琢磨起来,会不会怀的是双生子。  谢姝宁歇了两日,却又缓过神来,只说腰酸,旁的倒没什么难受的。  宋氏松了一口气,却还是隔几日就来见她一回。  她跟燕淮住在南城的成国公府,宋氏就搬去了东城的宅子去,北城自此便鲜少涉足。  前段日子,谢姝宁肚子还没这般大,便也偶尔出门走动走动,去趟东城见她。  不曾想,她第一次回去,就发现母亲住的宅子边上翻新了。她讶然,这才知道原来汪仁搬到了隔壁。  第二次去,两座宅子相连的那堵墙已经被凿出一个大洞,修了门。  第三次去,她已只剩下无奈,汪仁不知不觉就在她娘的宅子里整了个书房,日日过去蹭饭了……  等到她舅舅宋延昭的信从敦煌寄来时,汪仁脚上穿的鞋子,都已出自她娘的手了……  她猜,就算她舅舅严令母亲不准胡来,只怕母亲也会权当没有听见过。但这信还是顶重要的,拢共三封,一封给她跟燕淮的,一封给母亲的,还有一封最厚,瞧着哪里像是信,分明就是一本书……这是给汪仁的。  他一个人拿了信,战战兢兢躲到角落里仔细看过,看完一声不吭就飞奔去找了鹿孔。  这一去就是两天。  月白吓白了脸,等了两天不见鹿孔回来只得来找了谢姝宁。  谢姝宁也傻了眼,急匆匆打发燕淮去找人。  燕淮却推三阻四,支支吾吾地不去。谢姝宁疑惑,抓了人盘问,燕淮这才附在她耳边小声地说了句:“舅舅在信中附了几张方子。”  “什么方子?”谢姝宁狐疑问道。  燕淮继续支吾着:“特地寻来给印公用的。”  谢姝宁柳眉微蹙,正要再问突然间醒悟过来,张了张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究竟功效如何,是否得用,就还得看鹿孔是否能治出药来。”燕淮抹汗。他一直知道宋家舅舅不是寻常人,却怎么也没料到他在汪仁俩人事上的反应是这样的。赞同不赞同不提,只在收到信后便立即派人遍寻奇方,里头有海外传进来的秘方,也有些西域才有的东西,林林总总,几乎将他能想到的可能都想了个遍。  谢姝宁红了脸,到底没好意思在背后议论这些事,讪讪然赶了燕淮去拿蜜饯来。  汪仁跟鹿孔却就着方子研究来研究去,还真叫他们给研究出来了东西。  里头有一方子,极为罕见。  小太监初入宫时,每逢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为的就是去的干净。  然而宫闱之内,黑幕重重,远不是事事都按照规矩办的。  只要得了主子高兴,一声“免了”,也就作罢了。  然而饶是这般,到底打了折扣,不能以常人而论。内官多喜牛驴不典之物,图以形补形之妙,意欲弥补缺憾。汪仁却甚为厌恶这些,于男女之事上也是兴致寥寥,从未试过。连带着那些人送到他跟前来的美人,不管好歹,他也是一个未曾收用过。  是以他一直觉得自己不成,却不曾想过,竟不是全无法子的。  有了宋延昭送来的方子,更是叫人惊讶。  只可惜了,生儿育女,却除非逆天改命。  汪仁拘着鹿孔研究了数日,这才终于放了他家去。  他自己,则巴巴地去找宋氏,到了门口却又不敢进去,就裹得跟熊似的,圆滚滚一团,抄着手靠在廊柱上,踟蹰万分。细雪落在他脸上,他也不躲,就站在那不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