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2025年日照封海和开海时间表 > 第104章(第1页)

第104章(第1页)

  高拱挑挑眉毛,没有细究天灯载人上天这种事,他知道陈沐总是在做这种事,而且足够谨慎,不保险是不会用的,他只是眯着眼睛问道:“陈帅是想,让探亚墨利加的麻贵船队用上这个?”  陈沐点头道:“是,海路远航,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等无准确航往亚墨利加的海图,一旦迷航难返,就是不可承受的损失。”  “西人以亡命徒为探险家,皆以小船凭借勇气搏击风浪。我们的旗官都有这样的勇气,我可以让他们拿命去搏,他们会的,但我不能。”  陈沐嘴角上翘,露出满足神色道:“上有朝廷倾国之力起三宝下南洋,陈某亦要举才力,助麻贵成事。”  高拱颔首,他知道在海上如果看不见土地意味着什么,哪怕仅仅是从鸡笼岛南下吕宋岛,这条对南洋旗军熟悉地不能再熟悉的海路,临近陆地最后几日船上水兵依然会感到烦躁与怀疑。  至于长时间看不到希望,大海能给人带来何样的绝望,血战关岛的林把总最清楚。  高拱深深从喉咙叹出一声,陈沐这人哪儿哪儿都好,除了有时候像没读过书的莽夫一样,还很让人别扭的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一般人不应该都把这种思虑放在心里,不说出来的么?  “所以陈帅就给大天灯起名叫离朱,别人都把这称作离娄?”  陈沐点点头,拍拍高拱书房的座椅坐下道:“同高公所言相差无几,是船,我给装天灯的大船起名叫离朱,相当于船的级别,像赤海一样;也不是别人都,是俞帅,他一提这个就说离娄。”  听陈沐这么说,高拱挑起眉毛对陈沐高看一眼,一本正经地问道:“这个名字,是陈帅从哪儿听来的?”  高拱可不信,陈沐能有这深度,随口掏出来千百年前古书里的上古人物名字,甚至连名字的主人是人是兽都不知道。  陈沐转头望向窗外,岛屿远处的力夫与旗军正在修造新的南洋军府,他才不会告诉高拱是听徐渭说的,他脸上的居庸关在说谎时不动声色,道:“在下偶有所得。”  “俞帅毕竟持重,是在提点陈帅,名字里没朱更好。”  陈沐皱起眉头,稍加思索,小声道:“犯了忌讳?”  “那倒没有,国朝忌讳都在明律里写着呢,太祖宽厚,并无避讳。此后避皇帝名的次字,唯成祖皇帝单字避讳。”高拱摇头道:“近音之类亦无避讳,太祖皇帝以来,唯一避猪,是因武宗属相,太祖皇帝还给杀猪的写过对联呢,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要这避讳,就得用朱批批下杀猪的吞朱砂自尽。”  “不过俞帅也没错,他是七辱四贬、夺荫下狱的战将,比陈帅谨慎也属平常。”高拱缓缓摇头,道:“自古不乏因言获罪者,大多是祸及池鱼,真要办,你必陈帅给战船起什么名字,办你私聚甲兵又如何?”  还真别说,要旁人说这话,陈沐就笑笑,高拱是久居内阁做过首辅的,说出这话气势就大有不同,硬是让他心跳了两下。  接下来,在高拱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陈沐就已扯来桌案笔墨,挥毫十余字,大步流星走到门口,拍给随身近卫道:“装信入驿,送往广东都指挥白静臣。”  高拱看着陈沐再坐回椅上,眼都不带眨的,感慨道:“陈帅情急泼墨,都不用装信,没十年交情,谁能看懂?”  “无妨,静臣兄能看懂八分。”  “常吉去京师还没回来,我很想他。”陈沐摇摇头,随后对高拱说道:“不说这些,盘算日子,苦兀岛旗军应已种完人痘,筹备也差不多,等瞭船一到,他们就可以启程了。”  “瞭船?”  陈沐狡黠地笑笑,坐得乖巧,“对,就是瞭船,带天灯的,叫瞭船。”第十八章渡海  苦兀岛有严酷而漫长的冬天,自年后南北讲武堂毕业学员安插当地三卫成为百户以上旗官,对部下旗军进行短期的远航培训,人们开始知道他们将要去往的地方是什么。  “诸君观图可知,穿朝东海峡,可抵亚墨利加北,然亚墨利加北部是否为图上所示,便是陈帅亦不知晓。”  喜儿哈卫,从宣府陆军讲武堂毕业受皇帝、首辅召见,任喜儿哈卫指挥使、苦兀副总兵的麻锦立在帅台,指着身后舆图,对前座诸将、其后旗军道:“我等此番军务,上报陛下、下慰黎民,探明万里之外的亚墨利加,在当地设驻防卫所。”  其实距离有没有万里,麻锦也不知道,宣府讲武堂没告诉他答案,但照远了说总没错。  “诸君所在之地,苦兀岛,古称极北之地,凡历此次东行之人,必载入史册,后世子孙亦有荣焉!”  麻锦说着在帅台上张开诏书,高声读道:“大明天子诏,凡先入北亚墨利加者,不分华夷不辨胡越,可说汉话为大明子民者,皆记功一级!”  麻锦说一句便停顿一会,军阵外围尼堪外兰麾下女真骑手便高喊着用女真语复述一遍。  “登北亚墨利加,千户以上,可探明地方设立卫所者,设一卫,记功一级。”  “苦兀岛,招民投军者,准百人,记功一级;登北亚墨利加,千户以下,可探矿寻金者,开一窑,记功一级;可绘舆制图者,绘十里,记功一级;可克敌制胜者,逢战事,记功一级;献珍稀禽兽者,记功一级;贡华美宝物者,记功一级……”  麻锦报上一大串朝廷对去往北亚墨利加的记功后,诏书塞入怀中向后退下,麻贵手按腰间战剑跨步而出,帅台上两列仪仗高声喝道:“肃静!”  待底下旗官旗军安静下来,麻贵这才接着高声道:“有功者,旗军升小旗,一功;小旗升总旗,两功;总旗升百户,三功;百户升副千户,四功;副千户升正千户,五功;千户升副指挥、指挥同知,七功;升卫指挥使,十功。”  “欲升实授者,立升实授;不愿升者,一功赏十两、集三功赏五十两、集五功赏银百五十两!”  “欲得银者,半年船到立给银;不愿要银者,北亚墨利加,一功五十亩地,在户造籍,可迁家而居,立赏!”  麻贵话音落下,低下还没什么大动静,只有各旗军前的将官缓缓颔首,互相看着紧握双拳,后面的汉旗军虽交头接耳,但还尚能克制。  等尼堪外兰部下精通汉文与女真语、蒙语的骑手从中军阵中边策马而走边大喊出声,不过数百人的军阵才真正沸腾。  那些被召集至此的女真人可禁不住这样的诱惑,只有少部分人依然能保持冷静与极高的克制,因为他们统统来自更北的地方,连三大部的人都叫他们野人,许多人根本没见过银、也不知道银子能干嘛,更不觉得耕地有什么宝贵的。  在他们那耕地种什么都会被冻坏,不如渔猎。  不过不知他们身边哪个女真勇士高声对他们喊道:“土地就是猎场,你的地打到的猎物都是你的!”  这下真热闹了,喧嚣声好像要把卫城那些木屋上的瓦片掀掉,麻贵露出笑容。  对他们来说征兵太难了,即使是被朝廷从万全都司调来入苦兀三卫的旗军虽没有办法,却也心不甘情不愿地不想东行海外,更别说尼堪外兰从女真三部招来的女真人了。  没人愿意远离故土。  但有麻锦等人带回的一封诏书,一切都不一样了。  喜儿哈卫的旗军与女真人被获准放假,准许他们回到家乡,招揽更多的旗军与女真人,条件是身强体壮,别管种地养马还是木匠石匠,哪怕就是会缝衣服,凡有一技之长都能获准。  因为这段时间对苦兀岛总兵麻贵来说,最重要的是时间,他在等待京城送来的医匠。  医匠早就来了,但准备的痘粉不够,刚好他的旗军也不够,医匠与旗军一同返回北京,专门请下朝廷诏令直达太医院,让他们筹备痘粉,并挑选种痘医术最为高超的医师去育粉、准备种痘。  这世上只要皇帝与内阁都想做一件事,哪怕要达成太阳消失的效果,都能叫所有人闭上眼。  不过几个月里,自上而下的诏书起到莫大效果,最厉害的自然是太医院执着种痘引发的变故,让国中医师对种痘掀起巨大热情,就连各地早已接近荒废的惠民药局医生都开始琢磨这门手艺,著书立说,寄望于借此取得晋身之资。  更有嫌麻烦的医生直接从天津卫登上开往苦兀岛的征兵船。  说到征兵,麻贵弄出的动静可是不小,蔓延在万全都司的东行功勋赏赐着实吸引了一部分人,但各地指挥使也不敢全部放人,仅给出少量名额。  那些旗军不能凭借招人投军换来战功,着急上火,终于有人把目光放到北方,长城以北。  在归义王俺答的土默川流传着大明发现广袤土地起行东征招募人手的消息,流寓塞外的百姓以及部分蒙民顺着长城扣关,零零散散的数量并不巨大,但总和一起也不算少,终于惊动了俺答。  弄明白这事,他给皇帝上了一封表文,他问皇帝,如果他组织人手去天津,有没有赏赐,这些人的赏赐又会不会如数供给。  张居正当即回复,给,都给,不光给,三匹没阉割的战马还能再给一功!  俺答汗是识数的,他算了算,一匹没阉割的战马在口市卖了少说十两,你一功才赏十两银子。凑最高赏格五功要三十匹战马,能卖三百两的战马才能换二百两,赔本儿!  所以他干脆没搭理张居正提出的战马,派兵在长城根儿收拢人手,顺道把各部不听号令的混账王八蛋逐出去,凑了上千人交解口市,发往苦兀。  苦兀岛可真热闹了,数千人在几个月里涌入苦兀岛,携家带口等待安置,准备接受有几分可能凶险的种痘,还有部分人则就地开始学习汉话。  万历元年四月,苦兀副总兵麻锦率先锋船队七百余人,乘船扬帆,渡海远赴亚墨利加!第十九章道德  没有飞机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内燃机能让铁鸟飞起来。  没有汽车之前,人们也不知道蒸汽机能让铁盒跑起来。  前赴后继尝试的人很多,但只有寥寥可数的人能找到前进的方式,那可能是走也可能跳,甚至哪怕是爬,都从来没有错误答案。  张居正的书房里摆着一台蒸汽机,书案上另一边归整地放着《陈氏道德经》,这本书令帝国首辅感受到南洋陈帅的冥顽不灵。  因为这本书还有个名字——至少在赵士桢的介绍中,它有另一个名字,全称为《陈氏无经义万物之理》,简称陈氏物理。  每当批复书信筹谋治国良方的张阁老闲暇,目光放在那本通篇由刻印,唯有封面书冠上用陈帅潦草字迹写着‘陈氏道德经’这本书时,他总会想起几年前自己私下馈赠镇朔将军的那本道德经。  当那本以修身为治政最高目的之书籍的古书名号被冠以这本书时,张居正翻开书没见到半点内圣外王的影子,只看到陈沐想摧毁一切的冲动。  一件事物被发现之初,很多时候都是明珠暗投,这难以避免,比如未能教人长生不老却杀人无数的火药。  人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找到它的正确用法。  但陈沐的书里,全都有。  陈氏道德经第一章,介绍火药及分节鸟铳、火炮的锻造铸造方式,燃爆原理及各物缺点、前景、发展趋势。  第二章,介绍战船及分节风力、水力、风帆及战船形制对船速载重等参数的影响及原理。  第三章则着重介绍蒸汽机,涵盖各项原理、现有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书里没有电力,因为这个陈沐不太懂,不过他也写了,只要看了这书,把前三章表述总结方式记下,将来会快就能有人把电力编完整。  因为这本跟着陈沐送来南洋诸事书一同送来的道德经,张居正把赵士桢留在北京已经有三个月了。  每当遇上不懂的事,就把他抓过来问一问,毕竟张阁老没打算在吃透陈氏物理之前让这本书流通,他要先教皇帝,再酌情编撰,比方说鸟铳火炮之类的东西独编成书,其他的也要酌情流通。  就像陈沐书里说的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总结和表述方式,其他的东西,对百姓来说并不重要。  “常吉来了,座。”  “阁老相召,学生赶忙就过来了。”赵士桢在张居正府邸住了许久,对张居正较为熟悉,拱手落座,见张居正面前又摆着那本道德经,拱手道:“学生代为解释,知无不言。”  赵常吉在首辅府上住的可不算舒服,有时欢喜有时愁,张居正行事风格有时并不光明正大,为政治优势玩弄权术也屡见不鲜,这种事通常不论在赵士桢这种读过太学的预备官吏还是已经入朝为官的人看来都不太容易接受。  比较起来赵士桢更喜欢高拱,虽然高拱脾气臭,但行事作风都非常传统,他不喜欢你,就会把你臭骂一顿,也会直接罢免你,但从不当面让你如沐春风,心里已经给你的政治生涯判了死刑。  单单赵士桢在北京这仨月,他已经见过太多了。  不过有陈沐的熏陶,赵士桢已经很看得惯了,只要接受了那个恶霸,其他的都好说。  “陈帅说这个叫单位,就像石一样,蒸汽也好、水力风力也好,单位都是郎,一郎力有五十斤。”张居正翻着书,指着说道:“书里说现在的蒸机力已经至极,再往后就要改进冷凝、减少热力消散和结构这些方法了。”  “如果现在一台蒸机的力为十郎,改进冷凝后就能有十三郎,能多产多得,甚至能像马一样载人奔走,他说力甚至会达到一塘,塘这个单位很奇怪,还有百吉一郎,百郎一塘,陈帅这些单位都是怎么弄出来的?”  赵士桢听到张居正提到‘吉’这个单位时脸都红了,那是绝对的恼羞成怒,道:“陈帅起的。”  张居正看看书上的吉,再看看赵士桢,想到他的字不禁面容忍俊不禁,朝赵士桢有所示意。  “阁老有所不知,陈帅年岁已长,心智却仍幼稚,他编书那日突然叫学生与他掰手腕,说他编书有用。”赵士桢转头望向门外,深吸口气转过头来道:“学生虽时常舞弄鸟铳,可比较气力,哪里是他厮杀悍将的对手?”  赵士桢手背接连拍打手心,苦着脸道:“没掰赢也无甚羞耻,可陈帅他居然说学生还不如八郎劲大,就是陈帅现下在日本的养子陈八智将军,故有了百吉一郎。”  张居正硬是没绷住笑出声来,笑过了才接着问道:“那百郎一塘呢?”  “一百个陈八智,堪堪顶得上一位戚南塘。”  戚南塘就是戚继光,在朝中秉政的张居正自然知道戚继光的厉害之处,听到这收敛了笑意,点头道:“这个倒较为中肯,就是全天下能比较戚帅镇边之功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唉!  赵士桢在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  他就是因为这个比较中肯才觉得不满啊!陈帅要是写出什么百吉一陈,他也就笑着认了,反正也一点儿不真实,这东西就算流传百世,人们也会觉得无非是个玩笑。  可现在掺进去个真的,后人会想的啊,一百个陈八智顶得上一个戚继光,拿出戚继光大传一看,哟呵!戚帅就是厉害,当一百个陈八智不过分!  再一看他赵士桢,这个人没做过什么,一百个才比得上一个小陈帅,想来也是确实。  哼,靠着谄媚走到陈帅身边的幸进之人!  多尴尬,多尴尬,嗯?  “还不错,在南洋二年有余,陈帅内敛许多,没在这里加上自——他加了?”张居正说着看见赵士桢瞪大眼睛一副见了鬼的模样,也不回去翻书,只是闭着眼凭过目不忘的才能回忆介绍力的单位那页,诧异道:“书上倒是没写。”  “陈帅说,现在蒸机也好水力也罢,都还不算大,吉郎塘已经够用,以后不够用了再拿出新单位。”  赵士桢说着俩眼转着一翻,没好气道:“百塘一沐。”第二十章军堡  以南洋大臣陈沐为首的南洋军府,几乎在苦兀三卫派遣北亚墨利加先锋船队出发的同时,通过了在民都洛增设军府卫的议案。  军府卫员额与其余诸卫一样,不过这次不同在于,不但实际隶属于大明,名义也隶属大明,换句话说,这也是南洋军府唯一的直辖卫。  卫所兵员,除了五百余军官由老练家丁、海军讲武堂一期毕业生充任之外,旗军尽数由两广招募,遴选精锐……因为两广旗军已经选不出精锐,但凡过去跟陈沐打过仗的,都已经被抽调出来了。  跟被人打过仗的,军中陋习也好、不同战法也罢,陈沐想了想操练难度,干脆除家丁能充任的特殊职位,其余皆从民间招募新兵。  还真别说,南洋特产英雄话本就是最好的征兵手册,派往各地的旗军募兵官回来的要比陈沐想象中早半个月,刨去往返航程,仅月余便招募到足数兵员,拖家带口地带着军余赶到民都洛岛。  担任军府卫指挥同知的是过去广东右卫小千户张世爵,他也是刚从海军讲武堂出来,虽进学时千户并非实授,但出来官升一级,正赶上军府卫缺人,与陈沐又是熟识,就调了过来。  军府卫千户副千户大多是这种情况,陈沐的家兵则多充小旗总旗,没和这些毕业生抢官位。  家丁是历战老卒,但讲武堂出来的也有他们的长处,各有各的方向,何况陈沐家丁里统帅超过百人作战经验的人也不多,硬把他们提拔起来也未必就能提升多少战力。  倒不如,滥用一下职权,送些闲下来的人等到冬天,进讲武堂四期。  到这时候,陈沐早年家丁都有了去处,南洋诸卫到处下级军官到处有他们的身影,冬天再有一批入讲武堂,最后也就能剩下百十人留在身边,掌个仪仗、宿卫。  不过家丁少,对陈沐已经不能构成任何影响了,因为军府卫没有驻地,虽然他们的军田在民都洛,但驻地并不是民都洛。  军府在哪,他们的驻地就在哪,其中军府卫前千户所则是陈沐在哪,他们就在哪,因为他们的驻地是赤海舰队,正好塞下一千户。  有明以来,对增进百姓识字几乎不留余力,府、州、县三级官学,边、卫二级军学,还有遍地的社学。  教人识字还增加了普法,太祖皇帝亲手写的重刑法和正常律令,冠、婚、丧、祭礼与经史历算,当然还有延续上千年的传统射箭。  不过到如今,陈沐亲历的军学是瞎个差不多了,官学朝廷依然非常重视,但大多数百姓迫于生活,没有机会进学,即使有志之人进学了竞争压力太大也未必能考上,普遍都是蒙学与社学教育。  识字的人多,但识的字不多。  街上男子拉十个问识不识字,三五个都是肯定回答,但问这几个人谁能不打磕绊通读一本三国,又或者给家里写封信不画圈儿,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没有。  毕竟蒙童教育就是两千个字,再加上女子受教育机会少,真正拥有流利读写能力的少之又少。  一千个人里,也就三四个穷秀才,一万个人里,都未必能出一个举人。  但这就够了,陈沐此次在两广招的是兵不是秀才更非举人,要求不高,无伤残疾病、脑子没问题、能把旗军操练手册里的旗军法令磕磕绊绊读一遍,就可以到海外吃军粮了。  这些怀揣英雄梦的年轻人从两广漂洋过海,绝对没想到他们过来的第一件事盖仓库,盖完仓库还要盖营房,搬砖和泥。  南京的砖瓦、佛山的铁筋、南洋卫的水泥,跟押粮船一道送至南洋军府,而且一次还运不够。  陈沐则借这段时间,与高拱等人巡行民都洛岛,寻找合适安设营寨、防务的位置,最终选定军府设在岛屿北面海岸五里高地,其下设港,另于岛屿三处设营,不过暂时仅为设计,不做考虑。  “这个岛肯定不会长久作为军府驻地,但岛上矿山还够挖许多年,挖空之前必须一直在大明手中,就算以后军府离开,也要调一卫兵马过来。”  陈沐拿着部下绘制地形图指着岛屿北面用炭笔绘出形状道:“用低矮五角棱堡,建内外两层,将来再从港口引条沟渠绕城,道路在沟渠这边,让他们多走两段路。”  说着,陈沐又画了一条直线,道:“这面城墙最后再造,城门放到那两边,方便进出。等城堡墙壁造好,再铺路,外人攻城就得多走一段。”  陈沐说着就把徐渭拉过来了,在草图上画出城堡模样,道:“城墙多高,确保重炮平射能打到这个位置,内里城墙稍高一点,能打到这,就行。”  重炮平射,通常距离也就是千步,仰角放炮才能轰到岸边,不过那种距离一没威力二不精准,关键守城还是鸟铳和火炮。  陈沐对着地形图指点江山,徐渭高拱都饶有兴趣地看着,突然就见陈沐摇摇头道:“还是太散了。”  “什么太散?”  “算数应用在棱堡上,各方面比例都缺少整体规律,比如墙要设多厚,墙面斜角多少火炮威力最小,咱们手边都没有章程。”  说罢,陈沐偃旗息鼓,道:“先搬料设仓,给旗军搭建营房再说,剩下的事让军器局和讲武堂实验,拿出准确章程,再做这座军府城。”  “这是第一座用几何与算数造出的城堡,以后在大明会有更多,一旦有了章程,只要船能到的沿海,半年就能立起一座城!”  “让我做也能做,但我做出来太丑,还是要让懂美人去做啊。”  军府短暂搁置,从珠江口一船船辎重送到民都洛,很快就准备好所有材料,军器局与讲武堂同时对棱堡开始研究,最难的地方已经被陈沐找到方向,下一步事情就好办得多。  在万历元年六月,伴新一批战船一同送到民都洛岛的,还有来自吕宋的消息,陈来岛驻军林大源拿下三船西夷,他们打着白旗说是国王菲利普派来洽谈议和条约赔偿的大臣。第二十一章胡安  议和在六月下旬的马尼拉王城商谈。  在徐渭的建议下,南洋军府向各地驻防舰队传信,增添巡逻兵力,以防是西班牙以议和麻痹他们,随后进行攻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