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 第13章(第1页)

第13章(第1页)

“既如此,那抽调青壮入军之事,就此定下。至于屯田之事,小子倒是与诸位有些不同的看法……”

开口定下挑选青壮扩军之事后,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对于大伙一致认同的屯田之议,刘禅却是反而表现出了兴致缺缺的样子。

其实说起来,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兴办屯田了。但那时主要的屯田都是在边陲地区的军屯。真正将民屯之事推广,却还要从曹操说起。

建安元年,曹操在将汉献帝接到许昌后,便采取枣祇、韩浩的建议,以提供耕牛、农具、种子等条件,吸引了大批流民在许昌一带集体耕种以收取租税,是为民屯。

之后在发现这屯田制效果不错之后,曹操随即便在其治下的其它地区广范推广。为此他在各郡县还专门设立了典农中朗将、典农校慰之职,专门负责这民屯之事。

事实上,这屯田制也确实为曹操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好处。当其它诸侯的军队因为缺粮还在吃桑椹、河蚌度日之时,曹操却是已经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

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最终崛起一统北方,甚至在面对孙刘联盟时,多数时候都能处于有利地位的原因,就在于这屯田制所带来的稳定后勤保障。

所以,到了此时,不止曹操,孙刘联盟双方,也是同样在效仿这屯田制,这也是众人对于二爷提出的屯田之议一致赞同的原因。

然而,这在众人看来好处多多的屯田制,刘禅却是并不怎么看得上眼。

在他看来,这所谓的屯田,不过是相当于后世的国营集体农场和人民公社而已。

虽然相比于自耕农那种小农经济来说,这集体耕种因为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优势,但其缺点也是极其明显的。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毕竟人性都有自私的一面,你不可能让人人都能‘以公为家’不是?

所以这和后世国有农场、人民公社极其相似的屯田制,因为其天生自带官僚制度的臃肿死板,再加上人性自私一面的原因,从而导致了其理论上的效率优势不但根本发挥不出来,甚至还十分容易跌落到下限。

而这也是原历史上三国归晋之后,很快便废除了民屯制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这么一个弊大于利的临时措施,有着‘历史经验’的刘禅,怎么可能会继续跟风实施。

“所以小子以为,这些百姓可以通过集中分配土地的方式将他们聚集成大小不一村落、城镇,以便管理,但却不必像屯田制一样强制集中耕种。如此一来,再加上低廉的赋税,百姓的积极必定高涨。届时,我军自然不会有粮草后勤之忧!”

末了,在众人疑惑、惊讶、赞同的目光中,刘禅却是从长远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以集中居住、‘包产到户’替代屯田制的安置措施。

“让百姓集中居住,不但便于官府管理,且农忙之时,根本不用官府督促,他们自己也会相互帮忙……公子之法尽取屯田之利,却无屯田之弊,统以为可行!”

待刘禅话音刚落,先前一直保持沉默的庞统,这一次却是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支持。

第37章

“草民等多谢公子大恩!”

建安二十一年二月,江陵城郊,一片由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内,数百名刚刚安顿下来的南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满脸诚挚的冲着刘禅这名大汉最为年轻的州牧躬身施礼不已。

在定下集中居住、包产到户的安置措施之后,有着刘禅的亲自监督,荆州各级官吏倒是行动迅速。加之这个时候荒地众多,没有多久,一处处安置点便被迅速落实了下去。

虽然这些安置点的田地多为荒地,房屋也只是简陋的茅草屋,但对于这些刚刚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百姓来说,却是已经足够了。

“诸位父老乡折煞小子了,快快请起!”

看着一众冲自己躬身行礼的百姓,刘禅赶紧越过身旁护卫的赵云快步上前,亲自扶起了领头的长者。

“老朽活了数十年,从来都只知道向官府缴纳钱粮,却是从未遇到官府给百姓发放钱粮的……公子不但给草民等分了土地,更是连房屋都建好了,草民等实在无以为报……”

看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孙子还小的州牧大人,被刘禅亲自扶起的长者顿时感动得涕泪齐流。

“老人家过誉了!诸位父亲乡亲不避艰辛前来相投……小子不过是做了些份内之事而已,何言回报!”

虽然这次出城巡视江陵周边的居民点,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进一步收买民心,但表面上该有的谦虚还是要有的。

“更何况,这些田地房屋,小子也没白给。若是没有诸位父老乡亲的到来,小子又从何处挑选青壮从军呢,哈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