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兄台仗义执言,令人钦佩。
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书生谦逊一笑,那笑容如春风拂过破旧的茶摊:“在下宋濂,不过是个读书之人,见不得世间不公。”
我心中大惊,原来他竟是宋濂!
历史上有名的才子与大臣,竟在此处相遇。
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与亲切,仿若在黑暗中见到了璀璨星辰:“原来是宋濂兄,久仰大名。
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宋濂亦有些诧异:“刘兄竟也知晓在下?”
我忙掩饰道:“我曾听闻兄台才学出众,心怀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宋濂笑道,笑声清脆在这简陋茶摊中回荡:“刘兄过奖了。
方才见刘兄应对那衙役,从容不迫,想必对这民生之事颇有见地。”
我微微叹息,目光透过茶摊的缝隙看向外面破败的街道:“如今这天下,百姓受苦,我不过是想尽些绵薄之力。
只是这元朝统治腐败,乱象丛生,宋兄以为,未来之路在何方?”
宋濂眼神变得凝重,他的目光仿若穿越这茶摊的破旧,看到了外面山河破碎的大地,压低声音道:“刘兄,实不相瞒,我观这元朝气数己尽。
北方旱灾,大地干裂得像龟背,民不聊生,南方赋税繁重,百姓怨声载道。
各地义军纷起,虽暂未成气候,但长此以往,这江山恐要易主。”
我心中暗叹,宋濂果然敏锐,己看透局势。
我亦轻声道,声音似被这压抑的氛围裹挟:“宋兄所言极是。
只是若改朝换代,又不知会是怎样一番血雨腥风,受苦的终究是百姓。”
宋濂目光坚定,似有火焰在燃烧:“若有贤明之人能取而代之,结束这乱世,推行仁政,百姓方能有一线生机。
刘兄才高八斗,难道就不想在这乱世之中,寻一明主,成就一番大业?”
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