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东跟在岳母和裴思瑶的身后走进了这个狭小的院子里,屋檐下有一个白发苍苍的中年男子正在钉鞋子。
在光线的照耀下,依稀能看到裴思瑶的影子。
或许说,裴思瑶的长相有一部分是继承了其父,想来年轻的时候,许振东的岳父应该也十分英俊潇洒。
不过这时候的裴父已经被生活摧残得厉害,也苍老得厉害,不过几十年的富贵生活,让他的气质也与常人所不同。
哪怕在做着鞋匠的工作也显得很是沉稳。
许振东知道,1976年,地主成分的人在就业方面会受到很大限制。
由于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家庭出身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地主成分属于“黑五类”之一,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
他们通常只能从事艰苦、危险、低下的工作。
比如在农业生产队劳动,干一些重体力活,如犁田打耙、插秧、收割等。
而且,即使干同样的活,地主成分的人可能得到的工分也会比其他人低上不少。
特别是在招工、入学、参军、入团、入党等方面,地主成分的子女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也是让裴思瑶感到自卑的原因,大舅哥在下乡的过程处境估计也很不容易。
很显然,自己这位岳父,是没有工作的,或者说分配不到什么工作,只能做鞋匠或者木匠等工作赚取生活费。
许振东也看到了这个院子边上还有一块小菜地,估计是裴母种菜的地方。
不过有一点让许振东不太理解的是,既然裴家的成分不好,为什么还能住在城里?
因为地主阶级作为被批判的对象,其家庭成员可能会受到冲击,包括被赶出城市,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裴思瑶和裴国栋就是被下放到了农村。
而老两口还居住在城市里,背后应该有所隐情。
许振东猜测两人应该认识当官的,或者有一定权利的人,否则他们也居住不了这么个小院子。
几人走进来的步伐,被裴父所察觉,他扭头看了过来,看到自己的老伴身后跟着一男一女,他眉头微微皱起。
随后,他忽然站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快步从屋檐下走了出来,整个人沐浴在了阳光下。
许振东这才清晰地看到了岳父的全脸和全身,他身量也很高!
或许是儿时的营养也很充足,加上也是北方的人,几乎与许振东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