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卢家那扇破旧的院门外,黑压压地围了一圈人。
下河村但凡能走得动的,几乎都来了,伸长了脖子,等着看热闹。
日头悬在头顶,将尘土飞扬的土路烤得滚烫。
村民们的议论声混杂在蝉鸣里,嗡嗡作响。
三天前那场闹剧,早就在这小小的村子里传了千百遍,版本各异,但大体上不变。
卢家那个六岁的二房小子,是个早慧的神童孝子。
不久,村口传来一阵车轮滚滚的闷响。
人群自动向两边分开,让出一条道来。
三辆马车掀起烟尘,朝卢家小院方向驶来。
为首的那辆,通体由乌木打造,车厢宽大,四角挂着流苏铜铃,拉车的是两匹油光水滑的黑马,光是看着就透着一股寻常人家没有的富贵气。
紧随其后的两辆马车虽略显普通,却也比村长家过年用的牛车气派了不知多少倍。
马车在卢家门前稳稳停下。
为首那辆马车的车帘被掀开,王管事一身崭新的藏青色直裰,从车上从容不迫地走了下来。
身后还跟着一个背着药箱,山羊胡,面容清癯的老者。
王管事目光一扫,便落在了院门口那个小小的身影上。
卢璘安静地站在那里。
他身旁的母亲李氏,双眼红肿,紧紧攥着他的小手。
父亲卢厚则拄着一根粗陋的木杖,靠在门框上。
李氏拉着卢璘,嘴里还在一遍遍地叮嘱着。
“到了柳府,要听话,主家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别跟人犟,手脚勤快点,少说话,多做事。”
“饭要吃饱,天冷了自己记得添衣裳,别冻着了……”
翻来覆去,都是些最朴素的生存之道。
卢璘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只是仰着小脸,认认真真地听着,时不时地点点头。
李氏看着儿子这般乖巧的模样,心如刀绞,眼泪刚止住,又忍不住要往下掉。
她看到王管事领着人走近,那蓄了满眶的泪水,终于再也绷不住,决堤而下。
王管事没有立刻催促,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等这对母子把话说完。
直到李氏的哭声渐渐变成了抽噎,他才迈步上前,对着卢璘和卢厚夫妇微微躬身。
“主母听闻卢璘小官人的孝心,深为感动。”
“特意命我请了县里回春堂的坐堂大夫,来为卢厚兄弟诊治腿伤,一切用度,皆由柳家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