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空气凝固如铁。魏国公花白的胡须,在烛火的映照下,微微颤动。
“国公,请起。”李彻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谢陛下。”魏国公缓缓起身,腰背挺得笔直,像一杆老枪。
“陛下!”裴矩忍不住出列,“魏国公年事已高,长途奔袭,恐……”
“裴相。”李彻打断了他,目光扫过一旁噤若寒蝉的众臣,“你觉得,这满朝文武,除了魏国公,还有谁,敢去?”
裴矩张了张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满朝,皆是低垂的头颅。
李彻的目光,回到魏国公身上。“国公要多少兵马?”
“五万。”
兵部尚书的脸瞬间白了:“陛下,京中三大营,满打满算,能即刻出动的不足八万!还要拱卫京师……”
“五万。”魏国公重复道,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足矣。”
“粮草呢?”
“老臣……老臣即刻去办!”户部尚书钱秉坤一个激灵,连忙跪倒,“国库充盈,定保大军无虞!”
“朕要的不是保证。”李彻看向角落里一直沉默的新科状元。
“陈平。”
“臣在。”陈平走出,躬身。
“你,任监军,随户部督办粮草。”
“臣,遵旨。”
“从京城到雁门关,朕的水泥路,修到了何处?”
“回陛下,已过半程,直抵云州。”陈平对答如流。
“好。”李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朕要粮草,三日内,运抵云州大营。”
“三日?!”钱秉坤失声。
从京城到云州,八百里路,以往最快的驿马也要七八天。
“朕的路,不是摆设。”李彻的声音冷了下来。
“诸位,都去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