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的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
他心里清楚,倭寇被他杀了近四十人,靖边墩余下守卫的估计都不过十人。
这点倭寇,自己单枪匹马地摸过去都能解决。
什么穿上倭寇衣甲的,不过是个幌子,为了让巴图愿意让自己出兵,再者,还能将这套倭军的军械也一并要来。
若倭寇真的增兵驻守靖边墩了,那他们也能借着这身衣甲尽量减少损失。
至于为什么要向巴图请命?
一来,是为了尽快夺回墩堡。
不然倭寇一旦增兵,占稳了这处险要,就彻底失去了主动权。
而且,靖边墩可是个屯堡,军士们可平时耕种,战时操戈。
只要把巴图稳住,将这靖边墩经营得当,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可招揽流民,发展壮大。
二来,是要借巴图的势,率先挑选乡勇。
他来这绿营可不是为了给鞑子卖命的,而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亲兵。
刘玄在上一世饱读史书,对行兵打仗的门道钻研得透彻。
戚继光练戚家军,不过数千人,却能横扫倭寇,李成梁凭两千骑兵,便能震慑边庭。
这其中的道理再明白不过,兵在精,不在多。
尤其是在起事之初,选锋最为重要。
所谓选锋,便是从士卒中择取精锐,组建起自己的法,只记牢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