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提堂,是科举中考官的一点权力。
一般在第一场考完,由县官提到大堂,加试一场检测考试真实性。
也有通过面试,增进县官和学子的关系。
县试的提堂,随意性比较大,全看县官的选择。
到了府试、院试就不一样。
因为有了县试的成绩,所以规范化。
府试,是县试的前十名,由知府提到大堂考试第一场。
院试,是府试前十名,由学政提到大堂考试第一场。
但目的都是一样,大搞个人关系,为将来的你帮我我帮你做铺垫。
萧名琛经过初期的宕机,终于反应过来了,咳嗽一声,问道:堂下考生今年多少岁
九岁。庄毅一点都不紧张。
本县治下竟出了一位神童善哉!若是此子将来更进一步,绝对有本县一份功劳。
一念及此,萧名琛就道:很好,本县就安排你在堂前考试。
遵命。庄毅还是不卑不亢。
萧名琛暗暗称奇。
县试第二场,仍以四书五经为主,四书文一篇,五经文一篇,第三道题目不是试帖诗,而是表判。
表判,是为了考察生员判别是非,撰写各种公文行政的能力。
当初设这一门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真正的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的实用之才。
但随着科举的发展,当八股文成为淘汰制的根本,那么判文的重要性就大大下降。
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庄毅在县令、学正和衙役注视下,从容的审题,然后在卷子上飞快的写着文章。
然后是判文。
判语五条,诰、表、内、科一道。
律和例,庄毅看了好几遍,熟记在心。写的时候,庄毅不禁想起自己上一世反复看判文的往事,成竹在胸。
萧名琛静静地看着,脸上表情没有一丁点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