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钱了,但是方正从没想过乱花钱。钱这东西,方正虽然喜欢,却不贪心,够过日子就好。至于更多的钱,扩建寺院还有一个大缺口呢,攒着吧……
带着徒弟们在路上走着,远远的能够看到一指村的村民们,穿着往日的破旧衣服站在田地里,来回巡视着,也不知道在干啥。
“这位法师,打扰一下,请问,村子里有人割稻子么?”就在这时,一个瓮声瓮气,带着点西北口音的声音响起。
方正回头看去,只见五个男女,带着两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背着厚厚的被子,镰刀等工具,就算是孩子,也帮着拎着不少东西。这些人皮肤黝黑,粗糙,一脸的风霜,一双眼睛带着疲惫和渴望,似乎在盼着方正给出肯定的答复。
几个人中,也只有两个孩子的眼睛很明亮,懵懂中仿佛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还有点对陌生人的害怕,尤其是看独狼、猴子的眼神,简直就如同看怪物似的,新奇有,更多的则是害怕。两个小家伙躲在父母身后,偷偷的看着方正等人。
看到这些人的模样,很显然是常年风吹日晒的苦命人,方正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几位施主,你们是麦客?”
麦客,这职业东北一直都有,但是在东北,这不叫麦客,各地方叫法不一样,一指村这边一般没有统一的叫法,只是叫他们“帮工的”,“请的人”,“割稻子的”等。麦客这个名字是从南边传过来的,这名字比前面的称呼要好听不少,大家也就认可了,一来好称呼,二来也显得尊重人家。
麦客最早起源于陕甘宁地区,当年为了生计,每年到了收麦子的季节,都会有大批的民工拎着镰刀外出帮人收割麦子,赚取一定的费用,改善生活。这种行为,被称为赶麦场,而赶麦场的人,就被称呼为麦客。
‘麦客’与‘刀客’如出一脉,后者不收麦子,乃是关中武者替别人看家护院,犹如保镖一般。
不过在东北,自然没有来自陕甘宁地区的麦客,毕竟,隔着太远了。一般来一指村帮忙收割水稻的麦客,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大家都比较熟悉,谁干活麻利,谁喜欢偷懒,大家都心里有数。偷懒的没人要,麻利的大家抢,这就是行情。
不过眼前这几个人,很眼生,显然不是附近村子的村民。而且,听口音,也不是东北的重口儿化音,反而带着点陕北那边的味道。难道是那边的麦客过这边来了?可是……可能么?一指村这么偏僻……
虽然心中无数个疑问,不过在方正的心中也就是一闪而过而已。
为首的男子,面向很憨厚,听到方正问,马上点头道:“是的,我们是从陕西那边过来的。法师,你知道附近有人找人帮忙割稻子么?”
方正看看四周齐刷刷的稻子,而且已经寒露了,大家再不收过段日子下了霜,那就难搞了。方正点头道:“贫僧倒是知道哪里有人需要帮忙,不过,村子里的人,一般都有固定的帮工。”
“啊……这样啊……”男子听完,眼中闪过一抹黯然之色。
第661章
赶麦场
方正看着这一大帮子人,拖家带口的,的确不容易,心中不忍,于是问道:“几位,你们不在华北那边赶麦场,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哎……一言难尽啊。法师,抱歉了,我们还要赶路,没办法陪你聊天了。”男子摇摇头,就准备告辞离去。
就在这时,一声呼喊传来。
“方正住持,什么风把你吹下山来了。”方正回头看去,只见王佑贵高高兴兴的往这边走,仿佛有什么大喜事似的,整个人的嘴巴都快笑的咧到耳根子了。
方正道:“阿弥陀佛,秋收了,带着弟子们下山帮忙,体验下秋收。施主,你这是去哪啊?”
王佑贵对于方正的回答显然早有准备,毕竟,一指寺年年都下山帮忙秋收的。王佑贵刚要说什么,眼光落在了几个陌生人身上,自从萌萌被拐走过一次后,一指村的村民对外来人还是很留心、警惕的。王佑贵道:“方正住持,这几位是?”
方正道:“这几位是赶麦场的麦客,从陕西那边过来的。”
说完,方正给几位麦客介绍王佑贵道:“这位是一指村的村长,你们想要找活,还得落在他的身上。”
几个麦客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一脸渴望的看着王佑贵,那眼神,很干净,只是单纯的想要找活干而已。看着这些人,王佑贵原本带着点排斥的心也软了,掏出一盒烟,发给麦客们,道:“几位朋友,赶路怪累的,走,去我家坐坐。”
麦客一共三男两女,两队中年夫妇,一个年轻小伙子,再加上两个孩子一男孩,一女孩。
为首的男子年龄比较大,脸上布满了皱纹,接过王佑贵递过来的香烟,一看牌子,顿时笑了,放在鼻子上闻了闻后,将香烟别在了耳朵上,然后自己掏出一盒大丰收,准备点上。
其他人也差不多,都没舍得抽王佑贵递过来的长白山。
王佑贵见此,眉头一皱,问道:“几位,这是?”
为首的男子挠挠头道:“这么好的烟,哪好一下子抽了,留着……嘿。”说到这,男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