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玄秘塔碑》。”
苏轼:“《寒食帖》。”
……
最后,画面又回到了最开始的甲骨文,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辩。
【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用来占卜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结构和使用的规律,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有5000多个,能辨认出来的有1000多个。】
正在编撰《说文解字》的许慎:原来在铭文之前还有更古老的文字!
一些大夫拿着刚从农人手里收到的龙骨:没想到这居然是一种文字,天幕一说,这些甲骨定会千金难求。想到自己往日开的草药里不乏龙骨磨成的粉末,真是暴殄天物啊!
【那么古文字是怎么产生的呢?】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我们都听说过‘仓颉造字’的传说,传说仓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四目灵光”。再加上甲骨文上文字大部分都是用来占卜吉凶的,有此可以推测,远古时代巫、史是合一的,巫进行占卜时,记录卜辞便是他们的工作。仓颉造字之时,定是带着巫师的面具,正在祭祀上天,才会留下这样的传说。】
文字起源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龟甲,其上文字为,“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妇好,姓好(zǐ),“妇”为亲属称谓,先秦女性姓写在最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传奇女子,伟大的王后。】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现代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
【她东征西讨,平鬼方、定土方,打败了二十多个方国。“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此一战乃甲骨文中记载的出兵最多的一次战争,妇好正是此战的最高统领。】
武丁率领群臣出城迎接远征归来的妇好,两人一见面便将所有臣民士兵丢下,骑着马,相偕而去。
正在这时,他们看到了天幕。
朝代歌如同天书,他们自然看不明白,直到看到甲骨,才明白了天幕的意思。
武丁:“好,天幕在讲你的事。”
妇好静静地看着天幕,这比任何祭祀都更能让人信服。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商人迷信鬼神,崇尚天命,非常盛行祭祀占卜,几乎所有国家大事都要反复占卜、祈问鬼神,祭祀是最重要的国事活动之一。而掌握这项最高神职权力的祭司,要有广博的学识、崇高的地位。妇好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是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稷下学宫祭酒荀子正与诸生同观天幕,当即吩咐学生去寻找前朝典籍。
秦始皇:“诸卿可曾听闻妇好之事?”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无奈摇头,“闻所未闻。”
李斯道,“陛下,“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傅说便是武丁朝之人,却未曾听闻妇好之事。”
李斯提到的傅说有个更加有名的典故,“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
傅说,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武丁安邦治国,造就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被尊称为“圣人”。
【然而妇好的传奇终止于三十多岁——她去世了,根据已出土的甲骨文推测,她或许死于难产,或许死于旧伤复发。在当时那个年代,妇好的寿命并不算短,但相比起她那在位58年的丈夫,就实在是太短暂了。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武丁立刻扭头看向自己的妻子,“好!”
妇好:“王,我很喜欢“辛”这个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