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何宗未曾料及,陆延初竟会如此直接地反问自己。
于是他冷然回应:“陆大人,你说你做了详细调查,却一直在强调客观原因,以路途艰难、天灾人祸为托词,岂不是有失职之嫌?”
陆延初深感张何宗言辞犀利,但仍然保持着微笑:“张大人此言差矣,我并非在为自己开脱。事实本就如此,这些客观因素确实是影响粮款及时到位的重要原因。难道张大人认为,这些困难都不存在吗?”
张何宗有些不可思议,陆延初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今日竟能如此从容不迫地应对自己的质疑。
片刻,他不甘示弱地回应:“陆大人莫要把话说得如此笃定,难道就没有一点人为的因素?我看你是在故意避重就轻,想把责任都推给外界!”
陆延初身为户部尚书,对于财政支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他依旧神色平和,缓缓道:“每年拨付的款项和物资,陆某都亲自过问,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力求能够真正惠及百姓,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流转过程中到底有没有猫腻,那得请示圣上,仔细彻查,以正视听!”
话音刚落,朝堂之下已是波澜暗涌,气氛骤紧。
一些心虚的大臣们头上开始冒出了细汗。
他们纷纷交换眼神,心绪难宁,生怕萧承渊一声令下,便要将这场风波引向对他们不利的深查之中。
萧承渊端坐于龙椅之上,下方大臣们的微妙反应尽入他的眼底。
他心中暗忖,朝堂之上,中饱私囊的情况定然存在,这些看似光鲜的臣子背后,究竟有多少双手染着不可告人的污点?
但若真的深入彻查,必将掀起一场波澜,牵连出那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网。
眼下,最迫在眉睫之事,无疑是先平息暴乱事件,以及尽快稳定民心。
至于那些财政拨款中的漏洞与弊端,暂且按下不表,待到风平浪静之时,再行秋后算账,逐一清算那些蛀虫们的罪责。
“北方军费拨款之事,暂且搁置审批,各州、郡呈报解决方案。”萧承渊沉声说道,“当前首要之务是妥善处理南方家园重建和瘟疫问题,以及做好难民的安抚工作。”
退朝后,张何宗与吏部尚书孙寅礼同行。
一路上张何宗愤懑不已,骂道:“陆延初那小子,竟在朝堂之上公然反驳我,他一个户部尚书,竟敢在我面前指手画脚,真是岂有此理!”
孙寅礼听后,语重心长地劝道:“张大人啊,你的脾气有时候真该收收。方才在朝堂之上,你差点就得罪了不少同僚……你就说刚才在里面站着的那些人,有几个真是清白如雪的呢!这亏得是陛下今天没有下令彻查,否则,你说说……”
张何宗听后心中颇感不服,却仍辩解道:“陆延初那小子方才言之凿凿,面不改色心不跳,我还就不信他兜里是干净的。”
孙寅礼轻轻一笑,解释说:“张大人,从一开始我便知道陆延初绝非寻常之辈,他年纪轻轻便能位居户部尚书,必定不是简单之人。”
张何宗疑惑道:“我倒也听说他的考试成绩斐然,但未曾听闻他出身有多显赫。”
孙寅礼微笑回应:“张大人有所不知,陆延初背后有着宇文家的鼎力相助,才让他得以考取功名。虽然他出身寒微,但毕竟与侯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何宗听罢,脸上露出讥讽之色,质疑道:“背后有侯府又如何?宇文家又不能涉足朝政,能给陆延初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孙寅礼微微摇头,轻声解释:“虽然宇文家不能直接涉足朝政,但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陆延初提供信息、人脉乃至资金上的支持。如今这朝堂,不沾点亲带点故的,哪能在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
张何宗心想:抛开君臣关系,陛下还得喊他一声姨父,他陆延初算什么?
于是,他冷笑一声:“我倒是要看看这陆延初日后有何作为,是否真如你所言,能凭借这层关系在朝中翻云覆雨。”
第84章
婉儿,你有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