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没有放弃。
三天前在废品站感受到的威胁,还有暗巷里那两个醉汉的拳头,都在时刻提醒他:在华城,软弱就是原罪。蚁群数量是上去了,可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再多蚂蚁也只是一盘散沙。
他必须突破这个极限。
接下来的三天,林枫开始了近乎自虐的训练。
第一天,他从同步控制五只蚂蚁开始。
这是系统给出的安全线,操控起来虽然仍有难度,但不会出现剧烈的眩晕。他让五只蚂蚁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一只搬运铝屑,一只切割铜片,一只攀爬木箱,一只探查墙角缝隙,一只原地警戒。
一开始,他总是会混淆指令,让搬运铝屑的蚂蚁去切割铜片,让警戒的蚂蚁爬到木箱上。每种感官信息涌入时,他的注意力总会被更强烈的那个吸引——比如侦查蚁“闻”到食物气味时,他的意识会不由自主地向那边倾斜。
“集中精神……区分它们……”林枫咬着牙,用冷水泼脸保持清醒。他像一个初学钢琴的孩童,一个音一个音地练习,强迫大脑适应这种多线程处理的模式。
第二天,他尝试同步控制七只蚂蚁。
超过极限的两只蚂蚁带来了明显的眩晕感,但比第一次尝试十只时要轻微得多。他学会了在眩晕中调整呼吸,用意志力压制翻涌的恶心感。他发现,将不同蚂蚁的任务模式化、简单化,可以大幅降低精神负担——比如让三只蚂蚁只负责搬运,两只只负责切割,剩下的两只只负责警戒,不用频繁切换指令。
地下室里,总能看到他蹲在地上的身影,时而皱眉,时而咬牙,时而因为精神疲惫而趴在木箱上昏睡过去,醒来后立刻继续训练。墙角的金属碎屑堆越来越高,而他眼底的红血丝也越来越重。
第三天,他向十只蚂蚁发起冲击。
这一次,他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先让自己处于半饥饿状态,保持大脑的清醒;将十只蚂蚁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一平方米内,减少环境信息的干扰;甚至提前在脑海里模拟了无数次指令流程。
“连接。”
意识再次扩散,十个节点被同时点亮。
眩晕感如期而至,但这一次,林枫没有慌乱。他按照预设的流程,先向五只蚂蚁下达简单的搬运指令,让大脑适应多线程处理的节奏,再逐步将指令扩展到另外五只。
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家,在混乱的感官洪流中,精准地捕捉到每一只蚂蚁的状态,用最简洁的指令引导它们行动。兵蚁切割时,他能“感觉”到颚部肌肉的发力;侦查蚁攀爬时,他能“感知”到墙壁的每一丝凹凸;普通蚂蚁搬运时,他能“协调”它们的步伐,让沉重的金属碎屑平稳移动。
当十只蚂蚁按照他的指令,将一颗比它们体型大几十倍的石子(他特意找来的)合力搬到指定位置时,林枫猛地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狂喜。
成功了!
虽然大脑依旧胀痛,但那种掌控一切的感觉,远比痛苦更加强烈。他能清晰地分辨出每一只蚂蚁的位置、状态和正在执行的任务,十个微观世界在他的意识里井然有序,像一幅精密的立体地图。
【检测到宿主精神力适应性提升,同步控制上限提升至10只蚂蚁。】
【蚁群共享效果增强,体质加持提升至8。】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时,林枫才感觉到身体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