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这次发挥得前所未有的好,文思泉涌,案首有望啊!”
“可我总觉得,好像忘了什么天大的好事,心里空落落的。”
就在这时,两个身影一前一后,从考院的大门内并肩走出。
正是卢璘与崔皓。
大伯眼睛一亮,连忙挤开人群迎了上去。
走进一看,只见卢璘脸色苍白如纸,眼下挂着浓重的黑青,整个人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
大伯一边摇头叹气,一边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开口教育侄子。
“璘哥儿,这会知道大伯这些年的辛苦了吧。”
卢璘闻言,无力地翻了个白眼。
你那叫辛苦?
不过卢璘此刻懒得和大伯争辩,连开口的力气都没有。
他现在只想找张床,立刻躺下,睡他个三天三夜。
写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篇文章,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心神与才气。
大伯见状,继续念叨着:“没事儿,这题目我也看了,确实是难。”
“尤其是你年纪还小,不懂什么是孝,什么是悌,写不出来也正常。”
一旁的崔皓忍不住摇头失笑。
考场内,听到县太爷提到卢璘出身柳家书童,原本崔皓是不信的。
什么样的贫寒之家,能教养出这样的卢璘。
这等连崔家,甚至连当世大儒都教导不出的麒麟儿,竟真的出自市井人家。
可看到卢璘大伯的言行举止,他才终于信了。
大伯一见到卢璘,被强行压下的记忆碎片,突然又翻涌了上来。
他猛地一拍脑门,满是好奇:
“哎呀,瞧我这记性,人老了就是不中用!”
“连这么大的事,都能忘了!”
“璘哥儿,快跟大伯说说,你们考场里是不是有什么异象?是不是有个考生写出了……”
话说到一半,大伯的声音再次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