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57章 田地里(第2页)

第57章 田地里(第2页)

黄宁笑着掏出润喉糖,分给孩子们时,老书生正抱着一摞书从里面出来,眼镜片上沾着雨珠。

“这些是刚抄好的算术书,正要让孩子们练习呢。”老书生用袖子擦了擦镜片,语气里满是欣慰。

黄宁拿起一本翻开,里面除了算式,还画着些简单的算盘图示,“这样孩子们就更容易懂了。”

老书生叹了口气,“就是墨水用得太快,库房里的松烟墨怕是撑不过这个月了。”

黄宁想了想,“让商队去南边时多带些回来,顺便问问有没有更好的制墨法子。”

雨越下越大,屋檐上的水流成了帘,孩子们在教室里念起了《千字文》,声音穿过雨幕,显得格外清亮。

黄宁站在廊下听了片刻,转身往市集方向走去,路过泥瓦匠正在盖的新房时,见工人们正往屋顶上铺油毡。

“将军放心,这油毡是用桐油浸过的,再大的雨也漏不进去。”工头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大声说道。

黄宁走到窗口往里看,地上铺着的青砖已经砌大声灶膛,“烟囱要砌得高些,免得烟呛着人。”

工头连连应着,指挥着匠人调整烟囱的角度,雨声中夹杂着他们的吆喝声,格外有生气。

市集上的摊贩们正忙着收摊,卖糖人的摊主把糖稀锅裹进厚布里,见黄宁过来便笑道:“将军要不要躲躲雨?我这棚子还结实。”

黄宁刚要拒绝,却看到两个卖菜的老妇正抱着菜筐往屋檐下挤,便顺势站到了棚子下。

“这场雨下得好啊,地里的麦子就等着这口墒呢。”卖菜老妇一边擦着筐上的泥水,一边念叨着。

另一个老妇接话道:“可不是嘛,前几日看麦苗蔫得慌,我家那口子急得几夜没睡好。”

黄宁听着她们说话,目光落在街角的粮店,那里的伙计正往门板上贴新的价目表,白米的价钱比上月又降了些。

雨势渐小时,商队头领披着蓑衣从城外赶来,蓑衣上还沾着草屑,见到黄宁便从怀里掏出张纸条。

“这是西域商队捎来的信,说下个月要带批新的织机零件来,比咱们现在用的更精巧。”商队头领的声音带着旅途的疲惫,却难掩兴奋。

黄宁展开纸条,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是用中原的文字写的,“他们还需要些什么?让库房准备好丝绸和茶叶,到时候好交换。”

商队头领刚点头应下,就被一阵马蹄声打断,回头见是黄巢带着几名士兵策马而来,马鞍上还挂着几串新鲜的山果。

“刚从西边山里回来,见这野山楂熟了,就摘了些给孩子们尝尝。”黄巢翻身下马,把山果递给身边的士兵,“送去学堂。”

黄宁看着那些红玛瑙似的山楂,想起小时候母亲也常摘来给他熬酱,“山里的路好走吗?”

“好走多了,上个月让士兵修的栈道通了,比以前能省半天路程。”黄巢抹了把脸,雨水混着汗水往下淌,“对了,西边的猎户说想跟城里换些盐,他们有多余的兽皮。”

“让官仓按市价换,别占他们便宜。”黄宁接过黄巢递来的一块山楂,咬了口,酸得眯起了眼。

两人正说着,前太守的女儿撑着伞从巷口走来,伞下还遮着个药箱,“刚去给城西的张婆婆送药,她的咳嗽好多了。”

黄巢识趣地拍了拍黄宁的肩膀,“我去看看粮仓的防雨措施,你们聊。”

雨已经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前太守的女儿收起伞,伞骨上的水珠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刚才在医疗所忘了说,新采的麦冬晒好了,泡水喝能安神,给您留了些。”她从药箱里拿出个小布包,递到黄宁面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