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39章 读书(第3页)

第39章 读书(第3页)

发明者是个十五岁的交趾少女,她害羞地解释原理时,黄巢亲自为她举着图纸。

“陛下,”少女突然问,“我能把图纸送回交趾吗?”

黄巢把图纸卷好系上红绳:“朕派战船护送你回去。”

尚让急得直跺脚:“这这可是军器啊!”

“预报潮汐的算什么军器,”黄巢大笑,“预报民心的才是。”

初夏的暴雨冲垮了梧州的一段官道。

太学的孩子们连夜设计出“石笼筑路法”,用竹笼装碎石加固路基。

黄宁带着学生们冒雨施工时,发现阿蛮不见了。

找到他时,这孩子正蹲在山洞里,给几个逃荒的孩子讲《农谚百句》。

“先生!”阿蛮眼睛亮晶晶的,“他们从衡州来的,也想上学!”

衡州来的孩子怯生生地捧着片芭蕉叶,上面用炭笔画着歪歪扭扭的字。

黄宁认出来,那是《岭南好物》里记载的嫁接法。

“朱温烧书,”领头的孩子说,“我们就记在叶子上。”

暴雨停歇时,官道上已经摆满了石笼,像一串坚实的项链。

黄巢骑马巡视完毕,突然解下玉佩递给阿蛮:“赏你的。”

阿蛮却摇头:“陛下,能赏我们纸笔吗?衡州来的同学没本子。”

当晚,尚让愁眉苦脸地报告:库里的纸只够用三个月了。

“去买,”黄巢头也不抬,“去波斯,去天竺,有多少买多少。”

黄宁却拿出个木匣:“不用,孩子们自己造出了纸。”

匣中的纸粗糙发黄,但上面已经写满了工整的字迹。

“原料是稻草和破布,”黄宁轻抚纸面,“阿蛮带着衡州孩子试了三十次。”

黄巢对着灯光细看,发现纸浆里还混着细小的花瓣。

“这是素馨花?”

“为了让纸香一点,”阿蛮的声音从殿外传来,“读书不苦的。”

中元节祭祖时,黄巢在太学立了块无字碑。

“这是给天下典籍的衣冠冢,”他亲手点燃第一炷香,“它们会在岭南重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