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每日召集众将议事,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
“陛下,”黄宁多次进谏,“当务之急是稳固岭南,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图北伐。”
尚让却主张立即出兵:“我军新胜,士气正旺,可趁势北上,直取长安。”
双方争论不休,黄巢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天夜里,黄宁正在灯下批阅公文,忽然收到一封密信。
信是从潭州传来的,说朱温正暗中联络岭南的旧部,企图里应外合。
黄宁连夜入宫禀报,黄巢看完密信,勃然大怒:“朱三这个狗贼,竟敢再来算计朕!”
“陛下息怒,”黄宁沉声道,“这正是检验岭南人心的好机会。”
他随即献上一计,让黄巢假意要北伐,引诱朱温的旧部暴露。
黄巢依计而行,果然揪出了军中的十几个内应。
审问之下,才知这些人虽为朱温旧部,却早已被岭南的安稳生活打动,只是碍于旧主情面,才暗中联络。
“陛下,”黄宁指着供词道,“他们并非真心叛离,不如从轻发落。”
黄巢看着供词,又看了看黄宁,最终点头:“依你之意。”
那些内应被免去死罪,发配去修水渠。
消息传开后,军中将士无不感佩黄宁的仁厚。
连一些原本心存疑虑的汉人将领,也彻底放下了戒心。
春暖花开时,岭南的荔枝树开满了白色的花朵。
黄宁陪着黄巢巡视农田,看到汉人和俚人一起在田间劳作,笑语欢声不断。
“以前,朕只知中原的繁华,”黄巢望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感慨道,“没想到岭南也能如此。”
“只要民心安定,天下何处不能繁华?”黄宁趁机进言,“陛下若能一直善待岭南百姓,这里便是永不陷落的根基。”
黄巢沉默不语,伸手摘下一朵荔枝花,放在鼻尖轻嗅。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稚嫩的声音念着新编写的课本:“岭南好,风景旧曾谙……”
黄巢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