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放下茶杯,语气诚恳,“石漆开采提炼不易,耗费巨大,目前仅勉强供应军需。
日后如何,自有朝廷和工部统筹,恪一介藩王,岂敢僭越?”
来人都是人精,见李恪年纪虽轻,说话滴水不漏,滑不溜手,半点实底不露,试探几番,也只能打着哈哈留下贺礼,悻悻而去。
最后登门的是长孙无忌。
这位国舅爷脸上也挂着笑,只是那笑容有些僵硬,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惧。
他带来的贺礼最贵重,是一对品相极好的和田玉如意。
“蜀王殿下此番立下大功,老夫特来道贺。”
长孙无忌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阴山大捷,解我大唐北疆百年之患,殿下后勤保障,功不可没。”
“赵国公过誉,恪只是尽本分。”
李恪起身还礼,态度恭敬,眼神平静无波地迎上长孙无忌的目光,“此乃前线将士浴血之功,更是父皇运筹帷幄、李帅指挥若定之果。
恪岂敢贪天之功?”
长孙无忌被这平静目光看得心头一突,仿佛所有心思都被看穿。
他干笑两声,寒暄几句场面话,便匆匆告辞,背影透出几分仓促。
次日,太极宫内大摆庆功宴。
两仪殿灯火辉煌,丝竹悠扬。
李世民高踞御座,满面红光。
他当众宣读嘉奖李靖及前线有功将士的诏书,赏赐如流水。
殿内群臣齐声恭贺,气氛热烈。
念到保障后勤有功人员时,李恪的名字赫然在列。
“蜀王李恪,督运粮秣军械,研制利器,保障有力,功不可没!
赐金千两,帛五百匹,良田五百顷,复其亲王俸禄!”
内侍监王德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群臣目光瞬间聚焦李恪。
恢复亲王俸禄!虽未复爵,已是极大认可。
不少人眼神热切起来。
李恪离席出列,躬身行礼:“儿臣叩谢父皇隆恩!
此乃儿臣份内之事,不敢言功。北疆大捷,全赖父皇天威,将士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