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一个凹进去的阴文陶范坯子,字迹清清楚楚。
泥范阴干,小窑烧过,变成硬邦邦的陶范。
第一个烧好、带着清晰字痕的小陶范送到李恪手里,工坊瞬间安静。
李恪捏着这温热的土块,心里踏实了。
“好!就这么干!多做!”
另一边,熔炉改造见效。
炉火通红,风箱呼呼响。
铜锭在坩埚里化成一汪金红滚烫的铜水。
赵大锤用长柄陶勺,稳稳舀起一勺,对准排好的小陶范浇口浇下去。
“嗤——”白烟冒起,一股焦糊味。
众人围在铸造台,大气不敢出。
估摸着铜水凝固了,赵大锤深吸一口气,拿起小锤,轻轻敲开陶范。
“啪嗒”一声,陶范裂开剥落。
几枚带着毛刺的小铜块,躺在灰里。
李恪心提到嗓子眼,拿起一枚,袖子蹭掉灰。
昏光下,铜块闪着金黄的光。
凑近油灯细看——一个清晰的“之”字!笔画边缘有点糙,但字很正,大小一样,比木活字硬朗锐利多了!
“成了!真成了!”赵大锤激动得吼起来。
“老天爷!铜字!”刘把头手哆嗦着拿起一枚。
工坊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多日的憋闷一扫而空。石匠们腰杆挺得笔直。
废品也有,笔画粘一起的、有气泡的。但成功的更多!
李恪下令:“赶紧修整!用小锉刀打磨毛刺!小心别伤了字口!”
手巧的学徒上前,小心打磨每一枚铜活字。
第一批几十个常用铜活字打磨光亮,按部首放进特制小铜格。
黄澄澄的铜字排得整整齐齐,闪着沉稳的光,旁边磨损发黑的木活字一比,高下立判。
排版工小心把铜字嵌进版里。刷墨,铺纸,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