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最大的瓦舍“百乐楼”里,说书先生正讲到“镇北王单骑破敌”的段子,台下喝彩声一片。
说书先生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忽然话锋一转。
“各位看官,说起咱们镇北王爷,那是一等一的英雄好汉。可你们知道吗?英雄,也难免有憾事啊。”
众人顿时被勾起了好奇心。
“先生快说,有何憾事?”
先生摇头晃脑,故作神秘:“二十年前,王妃娘娘生产,据闻当时凶险万分,京城里最好的几个产婆都被请了去。可怪就怪在啊,差不多同一时间,王府里那位如今备受宠爱的徐夫人,也从江南初到京城,还带了个嗷嗷待哺的奶娃娃……”
这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涟漪。
另一头,高档酒楼“醉仙居”的雅间里,几个绸缎商人正在饮酒。
其中一个商人忽然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哎,你们听说了吗?关于镇北王府的旧事。”
“什么旧事?”
“就二十年前,王妃生小世子那会儿。我有个远房亲戚当时在太医院当差,他说啊,那段时间,宫里一位给贵人调养身子的杏林圣手,被秘密请出宫,去的方向,好像就是当时安置那位王妃的别院……”
一条条,一桩桩,看似毫无关联的“旧闻”,开始在京城的各个角落里冒头。
它们被编排成不同的版本,有的香艳,有的离奇,有的故作公允。
但所有的矛头,都若有若无地指向了一个核心——二十年前,镇北王妃徐氏艰难产子,而另一边,一个来历不明的男婴悄然进入了王府的视野。
这些流言蜚语像长了脚,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在京城发酵。
起初只是坊间闲谈,很快就传到了某些官员府邸的后院,又从后院传到了大人们的书房。
谁都爱听秘闻,尤其是天家贵胄的秘闻。
起先人们还只是当个乐子听,可传的人多了,细节也越来越“真实”,便有人开始犯嘀咕了。
难道……这狸猫换太子的戏码,还能在镇北王府上演不成?
而这些愈演愈烈的流言,自然也传到了王凯南安插在京城的眼线耳中。
当加急的密报雪片般飞回北境时,一场真正能将天都捅破的巨大风暴,已然成型。
老将军府邸。
王凯南正看着桌案上那份来自京城的密报。
他没有表情。
许久,他抬起手,将那份薄薄的信纸揉成一团,动作缓慢,指节因为用力而根根泛白。
“来人。”
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迫。
一名亲卫快步入帐,单膝跪地:“将军!”
王凯南随手将纸团丢进火盆,看着它被猩红的炭火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