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砚看母亲心事重重,安慰道:“凤凰城固若金汤,短时间内应该不会破城,咱们先看看情况,实在不行再走。”
母亲欲言又止,所有的话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儿子能把这个家撑起来了,为人处世也愈发稳重,还是听他安排吧,跑不了就往山里逃。
晚饭一如既往地丰盛,羊肉也成了饭桌上的必备菜肴。
母亲想到战死在北方边境的养子,胃口有些不佳,吃了点东西就回屋了。
赵玉岚轻声道:“夫君,凤凰城距离南雄县不过三百里,精锐骑兵两日奔袭便能抵达,我们应该早做打算。”
“战场瞬息万变,早做打算是对的,不过不是逃命,而是村里。”
苏砚看她似懂非懂,分析道:“我们一家逃命,遇到变故我没办法确保你们的安全;哪怕逃命,也要把村里人都带上,这样活下去的几率才能大些。”
赵玉岚认真道:“夫君想的是万全之策,岚儿有些异想天开了。”
“洞房的时候你在恭维我也不晚。”
苏砚捏了捏她的脸蛋儿。
赵玉岚嗔怪道:“杏儿妹妹还在呢。”
方杏儿娇笑道:“岚儿姐姐,夫君要的不是恭维,是发自肺腑的求饶。姐姐也不用装模作样,把心里话说出来便是。”
赵玉岚嗔怒道:“好你个小蹄子,还敢取笑我。夫君,搬到新家好好给杏儿点教训,省得她没有规矩。”
苏砚稀里糊涂就成了工具人,不过还是乐在其中。
两人亲若姐妹,后院才不会着火。
方杏儿收起笑容,“夫君,明天多买些药材好吗?我想配制几种保命的药丸。”
生死攸关时,钱财就是身外之物。
苏砚当晚又去了李四海家,将偏头关被破的消息告诉他。
事关重大,李四海连忙召集村民,让大家准备好钱财,明早前往平安镇抢购粮米,叮嘱大家加固房舍,打磨柴刀。
次日来到平安镇时,才发现原本两文一斤的糙米已经涨到了四文,六文一斤的粟米长到了八文,大米更是涨到了十三文。
村民骂骂咧咧地购买了粮米,又着急忙慌的朝家中跑去,打算重操旧业,捞点鱼晾成干,给家里添一份口粮。